英国《卫报》网络版日前推出“使用微博9种负责任的方式”:1.除非你确实看到事情发生,否则不要发微博;2.记住,有些微博只是开玩笑;3.记住,害怕某些事情发生,并不等于某些事情真的会发生;4.如果看到谣言,直接质疑而不是转发,因为即便以求辟谣的方式转发,也可能吓坏不了解情况的人;5.设法求证;6.如果看到你知道并非真实的微博,设法纠正;7.如果发微博说你看到的情况,请具体说明你在哪里,看到什么,不要夸张,也不要想当然;8.“粉”你相信准确可信的人;9.如果你出门打劫,请发微博,那样可以让警察工作更容易。
除了第9条是调侃外,其余几条,堪称微博素养基础教材,国外推特适用,我们的微博也完全可以“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微博既是自媒体,也是虚拟社会的公共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必然会在微博上有所投射。毋庸讳言,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信息分享平台,在海量的微博信息中,某些待求证的不实信息和谣言蔓延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微博上的言论具有随意性,主观色彩浓厚,甚至一些语惊四座的表达方式,都成为吸引“粉丝”关注的要素,特别是涉及批评的内容。同时,由于微博传播的即时性和广泛性特点,容易形成集聚效应。因此,如果“让谣言飞一会”,其所造成的或侵权、或误导后果会被不断放大。
微博时代,谣言不再只是止于智者,应当止于公开、止于你我。由于微博的天然开放性,“他律”,也就是外来规则对微博的管理,并不完全及时有效。于此同时,微博使用者的“自律”,则是制止谣言传播的强大武器,并正在被实践所证明。
人人对自己的微博言论负责,这既是微博使用者良好微博素养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公民素养。在微博这个虚拟社会中理性表达、有序参与,是公民良好的社会责任所在,也是促进微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上走得更远的应有之义。因此,良好的微博素养和自律精神应当是每个微博使用者需要补上的一课。只要我们补好微博素养这一课,不管实名还是匿名,不管名人还是草根,形成人人对自己的微博言论负责的共识,微博的良好自净机制和证伪能力,足以让对微博的某些“担忧”成为浮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