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华民国史涉国共关系受关注 学者解读编撰过程(2)

2011年09月15日 15:38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正面与敌后战场篇幅3:2

  近年来,对国民党在抗战正面战场的作为的披露在书中也得到体现,在篇幅上大于敌后战场。从《中华民国史》第9卷(1937-1941)的目录来看,第二章《抗战爆发初期的对日作战》、第四章《正面战场的继续作战》和第六章《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除个别小节穿插了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事外,用了约140页篇幅讲述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的作用。专门讲述敌后战场的除了第七章《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39页篇幅外,在第二章中有20余页篇幅的专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推进与华北敌后战场的开辟》。

  吴景平说,当时国民党是执政党,拥有百万大军,而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非法状态之下,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初只有3个师的编制,在战争爆发初期,日本的主要兵力投放在正面战场,就特定的战斗和战役的规模而言,肯定是正面战场来得较大。共产党主要是在敌后战场的配合,如游击队在侧翼骚扰主力日军的行动,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和供给线,在直接打击日军的同时,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等。

  吴景平认为,想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历史并不难,只要超越单个党派的立场,从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就能客观介绍每种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作用,也不会使《中华民国史》的抗战部分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游击战。“无论‘国军’还是‘共军’,都是中国军队,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事实。”

  展现对国共关系的新理解

  书中展现出对国共关系的新理解,吴景平介绍,新理解体现在《中华民国史》的历史观上,它将日本侵华战争作为一场每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灾难,除了坚决抵抗,没有退路、没有其他出路。在此前提下,无论国共两党还是无党派人士,虽然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如共产党在日本入侵后,马上要求华北和平津的民众起来抵抗,而国民党方面则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和彷徨,但从整体来看,都是从民族大义的立场出发,坚决抗战。

  “这是我们力图把握和表现的。”吴景平说,撰写者通过尽可能多地掌握史料,从中挑选核心内容,客观体现中国社会各界、各种力量对抗日的反应,“书稿平实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平实的态度,也表现在不回避两党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矛盾,有时甚至会发生相当激烈的冲突。如对皖南事变发生的必然性和历史过程,均通过详细的史料予以阐述,当中包含相当多的新引用史料。

  《中华民国史》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汪朝光表示,这套书无论是对于清末民初报纸材料的利用,还是对于台湾地区和海外所藏史料的利用,都弥补了以往民国史研究对于史料利用的不足。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论述及看法和结论,无论是北洋时期的政治外交,还是国民党时期的内外关系,都有新意和突破。对民国时期的若干政治人物,如蒋介石有全面深入的论述,评价较以往更全面、立体、平实。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