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军区某汽车团的官兵喜欢“钢铁”这个字眼儿,团里的五连二班曾被国防部授予“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荣誉称号,战士们挂在嘴边的“铁的品质、钢的硬度”更是对团队作风的精确提炼。
由于担负着西藏军区部队平战时物资、油料、武器弹药和人员的运送任务,汽车团常年奔波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天路上,雪崩、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常年伴随他们。
但汽车团的官兵们说,我们这支部队“危险多、吓不退,环境苦、累不趴,任务重、压不垮”。团队组建60年来,共有247名官兵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这支为边防部队和西藏各族群众运送了1000多万吨物资的汽车团被人们尊称为“高原钢铁运输团”。
铁拳
汽车团营区门口哨兵戒备森严,据说,早年在这个大门口立着两根80厘米高的水泥桩,中间仅容一辆卡车通过,驾驶员技术稍差,连营区都回不了。
如今,那两根考验驾驶水平的水泥柱已经不在,但“技术至上”的好传统在汽车兵中一代代传了下来。团里举行换轮胎比赛,最好成绩只需4分钟。军区后勤专业大比武,团里的老士官驾驶汽车,松油门,踩刹车,打方向,“嘎”地一声,汽车原地旋转180度稳稳停下,纯熟的原地调头技术看得观众叹为观止。
汽车兵的高超驾驶技术都是在崎岖险峻的边防公路上锻炼出来的。迫龙天险、马拉山、二郎山、麻麻沟、然乌沟……这些高原公路上的“鬼门关”,汽车兵说起来如数家珍。
马拉山海拔5800多米,北坡59道弯,南坡48道拐,气候恶劣,道路难行,当地群众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上了马拉山,不死也要躺3天。
一年6月,六连执行物资运输任务途中翻越马拉山。汽车沿着绕山而上的蛇形公路慢行,公路上积雪又硬又滑,稍一制动,汽车就甩屁股,战士们驾驶车辆小心翼翼地前行。
到达山顶时,积雪的厚度已经超过驾驶室外的脚踏板,车队无法行进。经验丰富的连队干部知道,车停在终年积雪的山顶危险异常,他们立即组织官兵拿出铁锹、脸盆开路,经过7个多小时的刨、铲,终于开出一条窄路,车队禁止鸣笛,缓缓行驶,终于安全翻过了危险的马拉山。
仍然是在马拉山,2008年10月,时任汽车团团长孙志刚带领的车队被雪崩拦截在半山腰的弯道上。正当他站在路边指挥车辆通过时,松散的积雪突然坍塌,将孙志刚深深掩埋。
战士们奋力将团长救出。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用大衣裹了两个小时才捂热冻僵的身体。返回营区只休息了两天,孙志刚又带队执行运输任务了。
然而,与迫龙天险相比,马拉山又不算什么了。汽车兵中流传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鲁朗到中坝”,令人胆寒的迫龙天险就在鲁朗到中坝之间。这段路异常狭窄,仅能容一辆卡车贴山通过,另一侧就是百米深的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车毁人亡。
2009年5月,运油营32台车执行任务返回途中经过迫龙坡,不料遭遇山体滑坡,土方击中车队一辆车,坐在车上的张仁昆指导员当场牺牲。
“汽车部队不仅是运输队,更要成为战斗队。”现任汽车团团长施勇说。近年来,汽车团定期组织防敌特袭扰、紧急出动、紧急疏散、防暴等战备训练,以增强官兵的敌情观念和处突能力。
“今年年初以来,全团紧急拉动演练62次,完成战备训练日117天,官兵人人熟悉战备方案和任务职能,真正做到了每个战士都是一块优质钢,部队打出去就是铁拳头!”施勇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