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众为各色食品安全问题“纠结”时,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在浙江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权力在生态环境优越的遂昌县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还专门在一些偏远及无污染的山区种起了自己的“自留地”。你有权力了,可以吃到“特供菜”,老百姓怎么办?更让公众担心的是:“特供菜”饱食无虞之下,对食品安全何来切肤之痛?(9月17日《新京报》)
从调查情况看,在山区建立绿色基地生产“特供菜”的部门和单位,大多手中握有各种名目的资金。比如农业部门有设施农业、生态循环、污染治理等各类项目资金,这些资金给谁、给多少,他们具有决定权。如果看中某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给予补助等方式变相“补偿”,就可保障自己吃到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特供菜”的实质是“特权菜”,显示出高端安全食品“权贵化”的倾向。由于权力天平向自身倾斜,本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悄悄变成了少数人的“特供农场”,这使执政为民的理念严重变味。
一些权力部门和单位开辟农产品“特供渠道”,这比权力自肥和权力寻租还有害。农药和添加剂的过量使用,造成农产品安全隐患多多,让人们防不胜防。作为政府部门尤其是监管部门,应该下气力治理这些安全隐患,让市场上出现更多的绿色农产品。“特供菜”的出现和蔓延,一则表明有些政府部门抽逃不作为的责任,把公众焦虑的食品安全置于脑后;二则向公众传达出其对市场食品安全不信任的信号。这些政府部门吃上了“特供菜”,就没有了切肤之痛,恐怕更不会运用权力确保“菜篮子”无公害。 (张永琪)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