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幸福指数有什么作用
一个国家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说明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开始摆脱基本生存需求的制约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标志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我国而言,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来研究国民幸福指数,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层次、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进而制定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国民幸福指数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风向标”。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特别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到开始关注包括幸福指数在内的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强调社会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感受,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重视并用好国民幸福指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国民幸福指数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测量仪”。一般来说,衡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能否很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需求,能否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最大利益、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这些标准来看,我国以往比较重视的GDP等仅仅反映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是难以全面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状况的,并且在实践中可能导致政策选择上的片面化。从一定意义上说,GDP是一个侧重于物质方面的量化指标,国民的福利增长、身体健康以及精神状况等不可能充分体现在GDP数字之中;而反映国民整体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则是一种更加全面、人性化的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DP指标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指标更加全面、科学、完善。
国民幸福指数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社会要良性运转,关键是要和谐稳定。而社会能否实现和谐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社会成员的幸福感如何。如果一个社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幸福指数却不能随之提高甚至出现下滑,那么就有必要对社会发展的整体走向和政策导向进行认真反思。国民幸福指数可以反映社会需求结构的态势、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观察国民幸福指数可以为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尤其是在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国民的判断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变革和转型的效果,而国民幸福指数走势正是国民判断和选择的重要预测指标。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密切关注各项重大政策对人民群众整体幸福感的影响,关注城乡居民幸福感的差异和走势,关注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幸福感的状况,将其作为社会良性运转的“晴雨表”,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这也决定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努力。毋庸置疑,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上的,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生活富裕、物质财富充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幸福感。相反,经济条件差、物质生活水平低则会大大降低人们的幸福感。同时,政治建设方面的民主状况、法治状况,文化建设方面的精神文明状况、国民教育状况,社会建设方面的就业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安全稳定状况,生态建设方面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个人的家庭状况、教育状况、健康状况、职业状况等,都对人的幸福感、对国民幸福指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程度。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尤其应在两个方面着力。
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物质财富。这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强调的,物质条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幸福感就无从谈起,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也就失去了基础。一般来说,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程度也就相对越高。离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国民幸福感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关键环节。国民幸福指数与民生改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民幸福指数变化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国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生活状态的满意度。同样,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非常突出,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者简介
韩振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