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者探访大兴安岭深处“最后的狩猎部落”使鹿(图)

2011年09月21日 17: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探访大兴安岭深处“最后的狩猎部落”使鹿(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生活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人数只有230多。他们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直到本世纪初才放下猎枪,被称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又被称为“使鹿部落”。

  2003年,根河市实施生态移民,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搬迁至根河市郊区,开始了新生活。

  政府投资建起居民点

  9月15日,我们的汽车在深秋的大兴安岭上穿行。突然,一排排独门独院褐色屋顶的小别墅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定居点。

  “这几年来敖鲁古雅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多余的卧室打算向游客开放搞家庭旅游。”猎民阿荣布说。2003年8月,当地政府依据自愿原则,帮助他们进行移民。移民新村位于根河市近郊,交通十分便利。政府投资1200万元为62户、231名猎民统一修建了31栋砖瓦结构的住房。目前每户居住面积80多平方米,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全部为欧式建筑别墅风格。

  我们在猎民索玉兰的家里看到,她12岁的小儿子维尔乔克索正在玩电脑游戏(见图。贺勇摄)。索玉兰说,政府免费为他们提供了家具,安装了有线电视,接通了免费自来水,实现了免费集中供暖。

  当地政府还对鄂温克人实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所有人都被纳入低保,每人每月补助270元;为在城里上学的孩子每月发放300元交通补贴;猎民全部被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跟鹿的感觉就跟家人一样

  9月16日上午,天空飘起了雪。驱车1个小时,我们来到了距离根河市区50多公里的布冬霞猎民点,见到了布冬霞和她的哥哥考腾宝。

  猎民点是在山上饲养驯鹿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居住的地方。目前62户猎民中有24户饲养驯鹿,分布在8个猎民点。在这个猎民点,布冬霞等3户人家共饲养了60多头驯鹿。布冬霞的帐篷外边有一圈木桩围成了一个小院子,正对着帐篷门的不远处,有个太阳能电池板,帐篷里的电灯和电视机所需电能都靠它提供。

  布冬霞的丈夫和上初中的儿子在山下家中居住,时常上山来看她。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养驯鹿和旅游。“今年卖鹿茸赚了五六万元,但旅游收入更高,有十一二万。”

  “不过,我们养驯鹿可不是单纯为了赚钱。”布冬霞说,“这是祖辈传下来的,每头驯鹿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跟鹿的感觉跟家人一样。”(见图。贺勇摄)

  鄂温克猎人以半家养的办法养驯鹿,藓苔是它们的主食。 “鹿随藓苔走,人随鹿走”,鄂温克人的猎民点是不固定的,一般在每年4月和9月都会搬家。“搬家有车,政府会免费提供,我们只需出人力。”布冬霞说,现在政府每月两次派车往山上给猎民送给养。

  目前敖鲁古雅鄂温克人的驯鹿总共有800头左右,这也是我国唯一的驯鹿种群。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存在种群退化的危险。“希望国家能引进国外的种群来改良本地的品种。”考腾宝说。

  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索荣花是下山的猎民中第一个开办鹿产品商店的人,9月15日,我们慕名来到她家。虽然不饲养驯鹿,但通过收购猎民的鹿产品,加工后销售,她家每年能赚三四万元。

  去年,她家花5万多元买了一辆面包车,除了接孩子上下学还用来发展旅游。索荣花的丈夫张乃林告诉我们,他正筹划着鹿产品网上销售。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乡长戴光明介绍,在猎民中,除了24户继续在山上饲养驯鹿外,其余38户均在山下定居点从事其他行业。

  25岁的张丽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博物馆当了一名讲解员。“我们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有自己独特的森林文化、狩猎文化、驯鹿文化、桦树皮文化,每一次给游客讲解都是一次传播我们鄂温克文化的好机会,我都很珍惜。”张丽告诉我们,“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没有什么不好,即使是让我的族人自豪的放养驯鹿的技艺,也只有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才能越来越好。”

  记者感言  

  时代在变化,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也在与时俱进。山下安居点和山上猎民点的“有机结合”,正在改善猎民生活与保护传统文化两大目标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求着平衡。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虽然依旧用独特的方式固守着传统文化,但实际上已经和现代文明不可分割了。这既是勤劳的鄂温克人自我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巨大投入和支持,衷心希望美丽的敖鲁古雅越来越好。(记者 贺 勇 田 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