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民间公益组织面临困局:缺乏经费 有名无实(图)(2)

2011年09月27日 14: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难题难解

  业界人士指出,全球基金解冻、格桑花和施乐会爆出问题,反映了当前草根组织发展的核心难题。

  在全球基金冻结对华援助期间,中国政府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全球基金项目的督察,同时,调整了草根组织的资金支付比例,援助资金将更多地倾向于草根组织。随后,全球基金的主要负责人表示,全球基金不会离开中国。

  最终,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但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出,草根公益组织的发展仍然不容乐观。

  全球基金的负责人介绍,该基金历来在全球各国实施项目,十分重视草根组织的作用,也强调社区民间组织参与到项目中。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草根公益组织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通过实施全球基金项目,这些组织的能力得到增长。

  因此,这一项目被业界及全球基金称为“造血式项目”。

  但此前,全球基金与中国的合作,大部分项目的开展只能依靠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合作进行,草根组织很难获得合作的机会。

  格桑花的困境也颇具代表性。按照格桑花组织的职能,该组织所募集的善款用于青海省一些项目实施地的教育事业,但其所募集的善款来自于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并且大部分是通过网络募集的。

  此前,格桑花曾与支付宝等企业合作,开通了网上捐赠平台,公众可以快捷便利地捐款。

  但格桑花在发展会员时就遭遇了前述困境,这一困境直接折射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局限性。

  当有媒体质疑格桑花会员造假时,不少NGO也在网上发表声音,它们认为,这并非格桑花刻意为之,而是被逼无奈。

  另一家利用网络实施公益的组织施乐会,其最大的难题是运营经费的筹集万分困难。因为它承诺绝不截留善款,因此,它的办公和运营经费完全来自别处——浙江金华当地一家企业的捐赠。虽然这家企业逐年增加这项捐赠,并承诺今后长期资助,但施乐会仍然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企业捐赠的运营经费数量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团队运行,而对比去年,施乐会的工作量增加了整整5倍,却只增加了3个工作人员。

  施乐会曾在网上开设了一个筹募办公经费的小栏目,希望网友为其捐款,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引起了个别网友的质疑。没有充足的运营经费,人员的流动性就增强,很难形成一个稳定的团队。

  双管齐下

  “格桑花和施乐会所展现出来的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实际上我们这些组织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位不愿具名的NGO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联络的数家草根公益组织,均承认自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问题,它们希望获得更多资金和项目上的资源,从而得到锻炼,获得“造血”的能力。

  “在大型基金会遭遇一系列导致信任危机的事件后,我们依然可以继续思考一个核心的问题:谁来监督草根组织?”一位研究NGO领域的学者告诉记者,“政府和NGO的主管部门当然可以监督,但有一点,发生了危机的草根组织要么不是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NGO,要么是格桑花这样在某地注册而业务遍及全国数个地区的组织,它们通过网络等手段设计并执行项目,地方政府如何监管?”

  今年7月15日,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200个,许多社会组织将慈善公益作为服务宗旨。

  业界研究者透露,通过工商部门等渠道登记注册的、尚未有合法身份的NGO,其数量也非常庞大。这些组织在透明、公开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在现有管理体制不变革的情况下,如何监督这些数量庞大的社会组织,成为考验主管部门和NGO自身的一道难题。

  “双管齐下,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政策、创新管理体制,而NGO在负面新闻不断的刺激下应该警醒,努力通过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做到规范、公开、透明。”前述专家说。(顾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慧】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