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藏某部汽车团行走云端:汽车兵的“冰冻”三餐(2)

2011年09月27日 18:02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美丽“母子宫”雍布拉康 征服亚堆扎拉山、雪布达拉山两大高山

  下午一点,车队从泽当兵站继续向南开进,听说下午将要翻越两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山,这让我们初上高原的记者和首次跟车的新兵心里都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天空开始放晴,一路美景加上汽车兵的轻松表情,也让我们记者的心情如同阳光般绚烂,听老兵说,泽当镇往南的这段路是一条旅游热线,于是我们记者更加对接下来的行程充满期待。

  雍布拉康是吐蕃第一任聂赤赞普居住的宫殿,也是西藏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雍布拉康,在藏语中寓意为“母子宫”,雍布寓意为“母鹿”,拉康寓意为“神殿”。也被称为“吉祥之山”。行走在这样古老文明的文化古迹前,官兵们总是少了很多话,生怕惊动了神灵,后来他们说,尽管不是宗教的信仰者,但官兵们会严格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虽然一路美景相伴,可是随着道路的延伸,海拔也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司机班长告诉我们,我们向着今天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开进。

  尽管知道高原缺氧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一些伤害,但或许经常奔走在边防哨卡的缘故,记者虽说多少有些不安,但并没有惧怕。然而,或许就是从这时起,高原反应就像无形的杀手,已经悄悄逼近了平常身体素质很棒的记者张卫东。

  大约在半个小时后,车队到达了山顶。

  此时,尽管来到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山口,官兵和我们记者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老兵们告诉记者,常年行走在高原云端,官兵们大多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虽说新兵们来高原时间较短,但由于连队里的防护措施比较齐全,也多少降低了高原反应的发生率。

  车队继续向着第二座高山——雪布达拉山开进。

  老汽车兵说,在高原上下山行军是十分危险的,由于要不断地踩刹车,所以制动系统连续受到摩擦后温度会急剧升高,控制不好,有可能会导致刹车失灵。

  下山途中,在营长张平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一段已经被废弃的老路。 难以想像,过去在这样狭窄又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汽车兵们需要的是怎样的驾驶技术和勇气。营长张平说,前面不远处,就有一位战友永远倒在了这里。每次执行任务途径这里,官兵们都要来这里看望战友。

  跟随张平,我们来到了一位年轻的军人牺牲的地方。这里看不到墓碑,只有一块石头,而十多年来,战友们每次都能准确的找到这个地方。这名牺牲的汽车兵叫杜玉明,1995年,在执行运输任务经过这里时,他驾驶的汽车刹车突然失灵,眼看一场连环大撞车就要发生,为了保护车队,杜玉明急打方向盘,让自己的车翻下了山。车队保住了,但年轻的杜玉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杜玉明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因此我们没能看到烈士的遗容,但是他的事迹却被每一个高原汽车兵所铭记。

  一支哈达,一杯醇酒,一个军礼,朴素的祭奠里却包含着战友诉不尽的思念和缅怀。

  在长长的鸣响汽车喇叭之后,车队继续开进了,营长张平说,每次走到英雄抛洒热血的地方,官兵们都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高原汽车兵的光荣和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记者突发严重高原反应 官兵及时救助温暖人心

  经过了一天的颠簸,晚上6点半,我们终于到达了今天的休整地——日当兵站。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吃饭休息的时候,一天来一直保持旺盛工作状态的记者张卫东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

  眼看记者张卫东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官兵赶紧拿来了氧气瓶给他吸氧。看到记者张卫东此时的状态,我们也切身体会到了高原反应带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痛楚。

  经过军医的诊断,记者张卫东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而且还伴有38.5度的高烧。而这也让大家非常焦虑,因为大家都知道,在高原上发烧很容易引发肺水肿,而高原肺水肿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四十。

  天色渐渐暗下来,经过一系列的治疗,晚上9点,遭受高原反应突袭的记者张卫东已经有所好转。兵站的官兵们还特意做了病号饭送到房间来。

  官兵们细致入微的关心让记者既感动又愧疚,本来我们是来拍摄汽车团官兵的事迹,却没有想到工作刚开始,记者就倒下了。这让我们记者心里感到很过意不去。而就在这时,我们也似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称呼这支部队为“高原钢铁运输团”。对于记者来说,我们只是高原云端上的匆匆过客,但对于这些官兵们来说,这里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工作生活。驻守高原的每一天,他们每行进一步,铭记的都将是他们的忠诚和奉献。

  夜深了,天上的圆月不时地提醒着我们,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听汽车兵说,接下来的道路会更加崎岖,致命威胁将会无处不在。那么汽车兵将在高原云端度过一个怎样的中秋节呢?我们记者又将怎样迎接接下来高原反应的侵袭呢?请关注《喜马拉雅兵车行》后续播出(10月3日至10月6日)。欢迎收看央视7套周一至周五20:00《军事纪实》,更多精彩等你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