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87亿元的国家级高速公路甘肃天定高速仅用了半年就要大修,出现了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病害,部分路段不得不铲除重铺。甘肃省政府新闻办27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天定高速路面出现病害系原材料、施工过程和施工环境均不合格,1.2亿元返工费用将全部由施工单位承担。(详见今日本报第14版)
投资87亿元修建的高速公路,通车不久即出现坑槽、裂缝、沉降等重大问题。面对公众对施工方“偷工减料”的质疑,天定高速公路项目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勇辩称:“这与偷工减料无关,没人敢在这方面做文章。”
天定高速真的与偷工减料无关?我们不妨剖析一下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出现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施工过程和施工环境均不合格:“一是进场原材料把关不严,路面用碎石含泥量及针片状含量超标。二是施工单位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压实度不足造成局部路面孔隙率大,局部渗水,沥青混合料部分筛孔超出规范控制范围。三是在不良环境下施工,存在将雨水封入路面结构内部及低温施工导致路面孔隙率偏大,为路面出现坑槽埋下隐患。”
从专家调查组的这份调查结果看:一是原材料不合格,此谓“减料”——— 因为材料有合格和劣质之分,而价格也有高低之分。二是施工过程控制不严,此谓“偷工”——— 因为路面孔隙率大,与施工机械使用少、频率低有关。三是在不良环境下施工,此谓“赶工期”。由此可以断定,投资87亿元的高速公路之所以成为“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是罪魁祸首。一项大型工程的投资建设,在施工中应使用什么材料,有何施工工艺要求,工期需要多长时间,在工程设计和预算中都有严格要求,否则就容易建成“豆腐渣”工程。
偷工减料与腐败往往是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的。首先,虽然施工方与监理方均为具备相关资质的国有独资企业,不过是否存在违法层层分包行为、最终由没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施工呢?一项工程假如层层分包,工程造价被层层剥皮后,微利甚至无利可赚的末端承包方,将会被逼无奈,铤而走险偷工减料。其次,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腐败行为?“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例子此前并不少见。第三,施工中使用不合格材料而赚取的材料差价和施工工艺不达标所“节省”下来的人工费、机械费都进了谁的腰包?第四,既然高速公路建成了“豆腐渣”工程,监理部门的职责为何失守?工程质量检测部门又是如何验收合格的?这里面恐怕藏有不可告人的猫腻,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去一一查实。
有关方面表示,因天定高速尚处于质量缺陷责任期,按照施工合同约定,施工单位应无条件返工处治。此次返工费用约1.2亿元,均由施工单位承担。但笔者认为,施工方仅仅返工维修是不够的,因为按照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违法分包、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特别是有偷工减料行为的,除了罚款以外还要降低其资质等级,甚至吊销其资质证书,直至依法追究刑责。
审视天定高速路面病害,“病根”可谓多多,如偷工减料、违法分包、行贿受贿等。当地纪检部门、司法部门应该及早介入,查出事实真相,给公众一个合理的交代,而不能仅仅由施工单位返工维修了事。(惠铭生)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