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上海地铁隐患时有体现 运营有点“疲于奔命”

2011年09月29日 17:0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轨交10号线昨晚8时恢复运营。上海地铁表示,已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目前,上海地铁全网已经提升至最高等级的一级保驾模式,申通集团已派出工作组进驻10号线运营单位,对调度、列车司机等重要岗位实行“双岗”作业。

  地铁撞车,是极小概率事件。但两年不到,上海地铁两次出现列车相撞事件,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事故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而痛定思痛,痛何如哉!“9·27”追尾事故,着实给上海地铁提了醒:安全,比效率更重要!

  高效背后有隐患

  进入了网络化运营之后,上海地铁高效率背后的隐患,时有体现。

  目前,上海地铁每天要运送的客流,达到600多万人次,最高超过700万人次。在一些大客流站点,每天要涌入几十万人。运营工作中,哪怕是一个细微的错误,都有可能导致连锁反应。车辆晚到十几秒,站台上马上堆满了人;一列车多停5分钟,就可能影响到数条线路。在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大强度运营工作中,上海地铁一丁点都“伤不起”。

  而偏偏,受到前期规划、车辆不足、信号调试等因素影响,号称是“上海第一大服务窗口”的上海地铁,又十分容易“受伤”。两次列车相撞,上次是信号出错,这一次又发生在信号故障期间。此外,“地铁族”平时抱怨的,包括空调、厕所、电梯、车门、玻璃等诸多问题,又屡见报端。

  应该说,最近几年上海地铁的服务,是有亮点的,比如粉丝数达到近百万的地铁微博,比如每天连夜不间断的维护保养。但是,“先天不足”加上超大客流,总让人觉得,上海地铁运营有点“疲于奔命”。前不久,几部“奥的斯”扶梯因安全隐患停运,立刻引起了莘庄站的客流拥堵,反而引来更大的安全隐患。这着实让人看到,上海地铁脆弱的一面。

  地铁可以“慢下来”

  其实,上海地铁可以“慢下来”。

  2007年年底,上海地铁开通了包括6号线、8号线在内的“三线两段”。但一投入运营,立刻出现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列车与站台的空隙过大,让不少乘客“失足”。

  事后反省,不少地铁人感慨,最大的原因是线路没有充足的试运行,“建设好稍加调试,马上就是大客流,加上应对经验不足,确实容易出事。”在国外,新建成的轨道交通线,往往要经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试运行”。而“三线两段”投入运营太过仓促,结果形成安全隐患。

  事关安全的另一个例子,是目前上海地铁几乎不提“零换乘”的概念了。数年之前,一些多线换乘的站点,曾被作为亮点广泛宣传。但实际运营下来发现,多线换乘的站点,因更容易聚集客流,可能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相关专家指出,如人民广场站,为了解决“客流对冲”等问题,先后十几次调整客流组织方案,付出成本、精力太大了。“如果多设置一些二线换乘的站点,使客流平均分布,就减少了许多安全隐患。”

  重建信任是关键

  对上海地铁的乘客来说,他们追求高效。但这种高效,应该建立在安全基础上。在备车、信号系统等问题,一下子无法完全解决的情况下,上海地铁还是应该“宁慢勿错”!

  “一级保驾”模式不可能始终持续,归根到底,还是要改变认识。有的站点,该限流就限流,不要为抢着运送客流,而打“擦边球”;有的线路,不必急着缩小行车间隔,要保证安全维护、安全运营;有的新设备,如喷雾系统,不必急着引进地铁……

  申通地铁致歉微博中“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之语,确实让人动容。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享受轨交的便捷之时,建立了对上海地铁的信任。10号线追尾事故之后,这种信任被削弱了。今天上午,10号线全线暂时限速45公里/小时运行。不少10号线列车的头尾处,客流稀少,大部分乘客挤到了中间车厢……

  如何重建信任,如何让每一名地铁乘客都安全地享受便利,这,又是一道新的城市课题了。(记者 晏秋秋)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