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上海地铁事故警示城市交通发展 安全效率存矛盾

2011年10月01日 19:4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未了的上海地铁追尾

  深入调查仍在进行中,但这次追尾事故中出现的设备问题和管理疏漏,已经再度发出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的警示

  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一起两车追尾事故。虽无人员死亡,也没有重危伤员,但事故造成200余人受伤。

  事发后,当地各相关部门迅速采取紧急措施救治伤员。在本刊发稿前,事故初步排查结果公布:由于当天设备突然失电,致使运营信号中断,地铁10号线行车作业人员即采取人工调度行车方式,但是有关人员未能严格执行相关管理规定,导致事故发生。

  深入调查仍在进行中。但这次追尾事故中出现的设备问题和管理疏漏,已经再度发出对城市公共交通安全的警示。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从上海地铁方面了解到,9月27日下午14点10分,上海地铁10号线出现了通信设备故障,该线路的交通大学至南京东路上下行路段采用了电话闭塞方式,列车限速运行。换言之,即是采用人工电话调度驾驶的方式运行。

  改换调度方式后,很快就发生事故。14点51分,在地铁10号线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内,两列列车5号车和16号车突然发生追尾事故。所幸此时两车速度均很慢:前车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速度非常慢;后车也以很慢的速度开行。但由于车辆重量巨大,在发现情况时已来不及避让,两车出现追尾,撞击处和车厢连接处均出现变形。

  事发期间正在车上的陈先生告诉本刊记者,当时感觉列车突然一震,很多站着、坐着的乘客就跌倒了,“我自己的眼镜也飞了出去,正想着找眼镜,前面就传来了惊叫声和哭声。”

  乘客周莉怀孕28周,地铁追尾时从座位上摔出去几米远。“我当时最担心宝宝”,周莉回忆,“当时车厢里一下子就乱了,大家惊慌失措,还有很多人受伤了。”万幸的是,经第一时间送医院检查,周莉母子平安。

  上海地铁追尾事故发生后,共有284人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截至9月29日上午9时,住院和留院观察为89人,在院人员伤情稳定,没有危重病人,也无人员死亡。

  追尾事故发生约10分钟后,距离事故现场较近的10号线老西门站、豫园站外,已经停满了公安、消防、救护等车辆,交警开始指挥应急交通,让送上救护车的伤员快速离开现场,冲向医院。

  本刊记者随即赶到现场。一眼望去,蓝色、橙黄、白色,身着各色制服的救援人员正分批奔入发生事故的昏暗地铁隧道中,帮助乘客迅速疏散、送医。

  从豫园站出来的受伤乘客卞先生告诉本刊记者,救援来得非常快,消防队员10分钟后就陆续进入车厢,“之前是地铁工作人员在帮我们进行疏散,带乘客有序逃出车厢”。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铁、公安、安监、消防、交通、卫生等部门全面应急。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总裁俞光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了四项工作:紧急疏散乘客,救治伤员工作;开展救援抢险,抢救列车和设备;调整了10号线运行方式,对13个站临时封站;连续快速向社会发布事故动态信息。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告诉记者,120急救中心迅速调集62辆救护车赶赴现场,事故发生地周边的7家医院打开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安排急诊床位。

  上海交通港口局局长孙建平说,事故发生后,交通部门与10号线沿线的各区政府同时启动交通保障应急预案,紧急调配200辆公交车接驳乘客,以最大可能减少晚高峰期间交通对市民的影响。

  16时许,被困地铁隧道内的数百名乘客全部疏散完毕,受伤乘客全部被送往7家医院检查治疗;16时,发生事故的16号车驶离现场;17点55分,另一辆事故车5号车完成救援,离开现场,10号线轨道、设备进行全面检测。

  事故发生当日,上海成立由市安监局牵头的调查小组,上海市建交委、交通港口局等部门以及独立第三方参加,并邀请上海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参与调查,下设专家组、综合组、技术组、管理组。

  上海地铁10号线于2010年4月和11月分两期开通,横穿若干重要区域,是上海地铁网络中的骨干线路。追尾事故发生后,负责全市地铁运营的申通集团连夜开展自查工作,并于28日晚公布初步调查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开通不久的地铁10号线,已经发生过数次故障,包括一次由于信号设备故障“开错方向”的事故,以及一次列车在隧道内停运,车门突然锁闭的事故。

  本刊记者了解到,为满足不断增大的客流量需求,10号线系提前开通,并以边运营、边调试的方式开行。此前的“开错方向”,正是在载客运行情况下,同时进行信号系统升级,以致造成事故。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城市公共安全专家指出,地铁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不仅是上海10号线的问题,也同样是目前国内地铁的共同尴尬。目前中国地铁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地铁网络逐步形成的大城市,地铁运能增加远远跟不上迅猛增长的需求,北京、上海日均客流都超过600万人次,不少线路日客流超百万,高峰时段极度拥挤、长期超负荷运营、新开通线路快速饱和等情况越来越频繁。巨大的需求缺口,只能依靠快建成、快通车来缓解,但由于技术力量“摊薄”、调试时间不足、管理未能跟上等原因,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记者 陆文军 杨金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