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5日电 (吴志军 郝成涛 陶社兰)从抗美援朝到边境作战,从反恐处突到国际维和,从国内抗灾到境外救援,从“两弹一星”发射到“神舟飞船”上天,从抗击“非典”到防控“甲流”,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60年来,成为征服特种武器的“和平部队”,征服突发疫情的“防疫铁军”和保障打赢的“卫勤劲旅”。
1951年8月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上海成立。7年后,这支由钱信忠、涂通今、潘世征、蔡翘、周金黄、柳支英、朱壬葆、陆宝麟、周廷冲、黄翠芬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医学专家、学者组成的“特种部队”,奉命迁至北京,从事中国的“ABC”(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医学防护研究的重大任务。
从此,这支队伍突然销声匿迹。直到几十年后,它的名字与人造卫星、大庆油田发现、人工牛胰岛素等曾经震撼世界的科技成果一起,出现在中国首次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行列里。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少将说,历经30多年,这支队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难题,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核生化未解之谜。
防治核武器损伤的研究团队,先后参与了中国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导弹核武器、首次氢弹在内的所有类型核试验。连续参加中国26次核试验的老专家、现年73岁的一级研究员王德文回忆当年的情景时说, 47年前中国大西北的核试验场,就在研制原子弹的老总们进行紧张的爆前准备的同时,他们争分夺秒把成百上千的实验动物一只一只安放在预定的位置。当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他们却顾不得核辐射的危险,奔向爆心,测量放射性灰尘,把动物收回并及时解剖。
如今,王德文和生物效应队暂时告别了核试验。他们先后有1000多人次参加了核武器生物效应试验,写出了数百篇高质量论文,一批核辐射损伤救治技术和防治药物相继问世,不仅为中国建立起应对核武器伤害的一整套医学防护技术和装备体系,而且“防、诊、救、治”的综合水平世界领先。
开展生物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的研究团队,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研制出一系列应对生物威胁的检测鉴定技术和防护的疫苗、药物等,为中国构建起生物危害防御的技术装备体系。在唐山、汶川和玉树大地震中,他们将防生研究成果用于抗震救灾,控制了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开展化学武器损伤医学防护的研究团队,针对不同种类的化学毒剂,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预防急救药品、医学保障措施和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防化救治药品均已装备部队,化学毒剂的检测能力范围已涵盖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所规定的43类1000多万种物质。
据知,60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得了以中国卫生界、中国军队后勤系统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发明一等奖为标志的高水平、高质量科研成果2000多项。(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