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西北大地,兰州军区装备部一场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演练全面展开。记者在机关指挥网上看到:作战文书网上传输,号令短信点对点下达,快速发送到所属战役级军械装甲保障分队。抢修分队闻令而动,紧急出发,器材供应分队快速装载……
信息主导,动若风发。凌晨,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军区装备部所属军械、雷达、坦克修理和器材供应等5支战役级军械装甲保障力量,穿沙漠、跨黄河、上陇塬,摩托化急行军,向预定作战地域奔袭。
兰州军区装备部领导介绍说,此次演练对于平时在营区习惯了静态化维修、供应保障的战役级装备保障力量,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着眼实战需求,他们以指挥通联、远程机动、应急抢修、供应保障、综合防护、野战生存等“六种能力”为突破口,将战役级装备保障分队拉出营区,全面锤炼“走、打、吃、住、藏、供、管、修、救、防”能力。
第二天上午,5支战役级军械装甲保障力量刚刚进入预定作战地域,就接到上级命令:部分战损军械装甲装备急待抢修,迅速展开野战装备维修保障基地。随即,一场新型雷达、火炮等装备快速抢修的精彩场面上演。
硝烟中,一群身着蓝色工作服的工厂技术人员,与官兵一道检测故障原因、拆卸零部件、换件修理,军民联合修理队成了抢修现场的亮点。在现场指挥抢修的某军械雷达修理所所长陈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大量信息化新装备陆续配发部队,军区装备部所属战役级保障力量在自身技术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主动走出去,与装备生产厂家、科研院所联姻,实现军地技术人才资源共享,走开军民融合的路子,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率,推动了装备保障转型。
“敌”情接二连三,装备保障演练节奏越来越快。记者在装甲器材仓库作战指挥所里看到,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军械装甲部部长魏泽刚冷静指挥。一顶作为野战仓库的大型迷彩帐篷,变形金刚般地快速自动卷门,所有器材集装箱式存放,箱内器材名称、型号、数量等数据一清二楚。
与此同时,助理员迅速启动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前方器材保障需求动中下令。仓库保管员接到命令,迅速利用手持机发送器材收发数据,两台配有平板显示屏的装载机如两个机器人,对所发器材精确定位,快速装载。不到10分钟,28个集装箱1200多件装甲器材装载完毕。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