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夫妻哨所”,万里边关一道独特的风景:没有高高矗立的岗楼,或许只是不起眼的平房一两间;不见军马、枪炮,或许只有维修工具和生产农具;不闻嘹亮的军号和铿锵的步伐,或许只有默默的巡逻和维护。但这里是哨所,警惕的双眼穿透孤独寂寞,守护着一方平安,“家”也是履行哨位职责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北部湾偏远的龙门孤岛上,有个“夫妻水站”。当威武的战舰起航驶向大洋深处时,谁会知晓,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兵,26年驾着一艘锈迹斑斑的小舢板,在寂寞的坚守中,摆渡撑竿,风雨不变。他叫王信臣,南海舰队某水警区一级军士长,负责岛上抽水站的正常运转和水库看护,保障岛上军民和舰艇补给用水。
如今的他,依然每天迎着晨曦,撑起竹竿,划向那片属于他的“心海”……
水库微波荡漾,绿水青山中,一个驾着小舢板,身穿海蓝色作训服的老兵撑着竹竿,带着微笑,返航归来。
近了,近了,记者面前的老王一头汗,一身水,虽是花白头发,但是精神抖擞,神情坚毅。他带着爽朗的笑声告诉记者,自己刚刚走了30里的水路巡查堤坝。每天清晨5点到机房抽水,然后巡查11个堤坝是他日常的例行工作,26年从未间断。
天地孤舟,载起9000个守水日夜
记者踏上老王斑驳的小舢板。摇摇摆摆的小船,载着一个老兵沉默多年的坚守岁月,那漾起的涟漪就像老兵的年轮。
26年前,王信臣当兵来到了南海舰队某水警区。第二年,他就在某新型护卫艇上当了机电班长。没想到两个月后,一纸调令把他调到了孤岛守水库。
当时,岛上已经断水3天了,多少人在期盼着……想到这里,王信臣钻进机房开始修理两台已经瘫痪的机器。天黑了,他嘴里衔着手电筒照明;肚子饿了,啃几口方便面充饥。凌晨3点,机器终于重新欢鸣起来,王信臣总算松了一口气。但除了漆黑的夜,没有人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天地一孤舟,谁解其中味?9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已行程10万余公里。这长长的水路,流淌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
那年,因为天旱水位下降,抽水处的进水渠被淤泥堵塞。王信臣跳下七八米深的堤坝下挖淤泥并提上来倒掉,整整干了一天,收工时累得连上台阶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巨大的风浪使王信臣的小舢板无法前行,他只好独自撑着竹竿走山路,提着沙袋对堤坝进行加固,忙了一整夜成了泥人……
26年,水库的平安就是靠着一个老兵,一个舢板,还有一颗为国戍边的心。
当年那个年轻水兵已经一脸沧桑,一头白发。可是,记者却看不到他脸上有丝毫的木讷。他有些沉默但绝不悲观,有些寡言但绝不消沉,或许因为他是一个兵。哪怕只有一个人撑着舢板在茫茫水中,他每天都穿上军装,26年从未变过。属于他的孤独或许从来不是寂寞,孤岛军人心中充满的不是被放逐的悲凉,而是那份对使命的坚韧。
风和日丽的时候,老王把船撑到山水深处,总是禁不住放声唱歌。30里水路没有人烟,他就独自在烟波浩渺处一次又一次地唱起军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壮丽宽广……”一年又一年地守着这一池绿水,可他从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灵魂属于祖国的万里海疆。他的歌没有人听见,他唱给群山,唱给长空,唱给朝阳和满天的云朵。
可记者懂得,他的歌其实是唱给了祖国。祖国永远不会忘记,小岛深处那个孤单的老兵,在日日夜夜用生命书写着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