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辛亥革命在广东:探索中国近代义务教育之路

2011年10月08日 16:0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解读专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 倪俊明

  广东光复后,省城清朝官吏尽空,革命党人出掌政权,得以基本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军政府,成立临时省议会。孙中山对家乡建设寄予厚望,提出建设模范省计划。革命党利用原有的组织基础,组建国民党广东支部,控制广东省议会。军政府制定和采取新的政策、措施,革新法政、警政,调整对外政策,解散民军,实行“清乡”,建设各级地方政权;还开始了近代义务教育的早期尝试。

  翻看99年前的旧报纸,在1912年7月1日广州的《民生日报》上,赫然可见“实行强迫教育之先声”的报道,称“现在实行强迫教育主义”,“每警属内,设立简易识字学塾一所”,要求7岁以上、又无力入读初等小学的贫苦子弟报名入塾,有匿名不报者“查出分别罪其父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研究员近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广东军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强制学龄儿童入学,是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早期尝试,它荡涤封建习俗,启迪民智、净化民心,开启了近代化的新风气。

  荡涤旧习俗培养新风气

  辛亥史记: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后,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学堂和发展教育的告令。他指出:“民国新造,凡有教育,应予提倡,乃足以于啓文明而速进化。”广东军政府成立后,遵照孙中山的指示,致力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羊城晚报:广东军政府教育司的教育改革举措,当时在社会上的反响如何?

  倪俊明:广东军政府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当时就受到高度评价。当时的报章曾指出“钟荣光自任教育司后,整顿学务,昕夕不遑,固人人所共见”。“即学务言之,方今从事整顿虽成效未著,而规模之宏大,进步之勇猛,隐然具新气象焉”。

  羊城晚报:这在当时,给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如何评价它?

  倪俊明:它反映了革命党人用民主共和思想建设和发展广东近代新式教育的勇气和决心,对荡涤封建习俗,培养新式人才,传播新思想、新知识起到积极的作用,也为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尝试中国近代义务教育

  辛亥史记:广东军政府确立仿照欧美的先进教育体制:“一意施行民主国教育”,学风取美国,学制取法国。整顿组织机构:在广州和全省94县分别成立督学局,与教育司直接联系,管理本地区学校,并撤换一批思想守旧和不称职的校长,制定新校规以树立新的校风和学风。广兴学校:特别推行学龄儿童强制入学与男女同校制度,恢复停办的私立小学。到1912年12月,广东高等学校,公立者一所,各种专门学校私立者甚盛,达十余所,其中以医学、法政最多。省立中学12所、县立中学14所,小学更骤增至3000所,学生达11.1万人。随后又有添设。

  羊城晚报:军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强制学龄儿童入学,这是否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端?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如何?

  倪俊明:广东军政府推行义务教育措施,还谈不上是中国义务教育的开端。关于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起源,学术界有1902年、1904年、1906-1907年和1911年等多种说法,总之,清末清政府已开始推行义务教育。辛亥革命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再次强调规定初小4年为义务教育。因此,广东军政府按照南京临时政府的指示,积极推行的免费义务教育、强制学龄儿童入学制度,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可视为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早期尝试,也为民国以后广东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打下了基础。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