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范鸿仙是孙中山遗命国葬的元老”
这是一位得到孙中山表彰,蒋介石追认,毛泽东肯定的辛亥革命元老。
他参与了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民立报》等的笔政,孙中山说:“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
武昌大革命爆发后,他奔走于长江中下游各地,联络各方,成功策动了南京新军起义。南京光复,经历了异常艰难的曲折反复,民国初建,他在四百余名有功授奖人员中,名列第一。
1914年,他被袁世凯派人刺杀身亡,时年32岁。他,就是范鸿仙。
昨天,记者在南京公教一村一幢普通的民居里,见到了范鸿仙的孙女,82岁的范烈孙老人。她的名字是于右任取的,她的毕生心血都用来整理和收集祖父的档案资料,并将这些珍贵档案全部捐赠给南京市档案局永久性珍藏。
“我的祖父是一位被湮没的历史人物,他被刺杀的时候才32岁。”
如果不是记者知道她的身份,眼前这位面容白净、慈眉善目的老人,就像寻常人家的慈祥老人一样,料想不到她有着这样的出身传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范烈孙就独自担负起收集祖父散落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重任。
“我的祖父被袁世凯刺杀时,我的姑妈才10岁,我的父亲才8岁。”
提起祖父,范烈孙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她告诉记者,在民国历史上以“国葬”的待遇下葬紫金山、陪葬中山陵的只有两位同盟会元老,一位是谭延闿,另一位就是她的祖父范鸿仙。“我的祖父被刺杀后,孙中山先生电召我的祖母到日本,抚恤慰问,中山先生说:‘待革命成功后,定将范鸿仙举行国葬’。所以我的祖父一直没有安葬,1934年举行了国葬,到1936年移葬到中山陵,陪伴中山先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