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不少刚收到房的80后在入住的同时还在中介公司挂出了将新房出租的信息。记者从贵阳多家房屋中介了解到,面临不断上调的房贷利率,一些贷款买房的80后部分出租自己的新房,以缓解房贷压力。(10月9日《贵州商报》)
80后拼房就像“夹心层”的一扇窗,应引发购房观念的反思。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有固定收入却没有多少积蓄,买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稳定的房。对于“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约定俗成的做法是,一部分家长早就瞅准子女在城市站住了脚,至少为他们准备好在城里买房的首付款,有的甚至四处举债,典卖了父母的房子,一举拿下城市里的高价房。在邻居熟人面前这是引以为豪的“面子工程”,背地里还得咬着牙与孩子一起攒钱还月供。而这种房产商喜闻乐见的“刚性需求”,不仅成为高房价的“贡献者”,而且虚荣心支撑的购买力拖累了父母。
对于“夹心层”来说,“拼房”是个性,也是合算的选择。一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方便;二是房租不会很贵。有房地产业界人士帮80后年轻人算过一笔账,只有每平方米的房价上涨了2000多元,买房者与租房者才打了个平手;如果涨幅持平,则买房者不划算;如果房价下跌,买房者亏得更多,而且买房还有多种“心理账”要背负。
“拼房”养贷呼唤公租房提速。为破解“夹心层”住房问题,一些大城市相继开工建设或收购了一定规模的公共租赁房房源,以政府建设、低于市场租金限价出租和能较为稳定居住的保障性住房形式,来填补住房保障体系的空白。一些城市还率先探索“政府出地、企业出钱”的公租房建设模式,这些做法都值得肯定,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蚁族”的住房困难。但由于公租房建设速度缓慢;房源不足,供求关系难以平衡,且租价不稳定;监管缺位;退出机制不健全,一时还难以形成常态化供求平衡的市场结构。要想从长效机制上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逐渐消除父母为子女高价房埋单的流弊,必须加大公租房的政策支持和规模建设的力度,像香港那样出台专门的制度规范,让80后少些住房压力,使“拼房养贷”不再成为一种无奈选择。(梁江涛)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