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 保路运动纪念碑
【简介】位于成都市人民公园,1913年为纪念“成都血案”中牺牲的30余名壮士而建。碑高31.85米,碑身方锥形,四面刻有4种书体手书“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讲解】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由民办的川汉铁路强行收归“国有”,随后又将筑路权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激起四川人民强烈反对。6月17日,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组织保路同志会,入会者达数十万人。至8月下旬,发展为罢市、罢课和抗粮抗捐的群众斗争。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组织保路同志军。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保路同志会代表,命军警开枪打死请愿群众32人,伤数百人,制造了“成都血案”。民众奋起反抗,保路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建于1913年。纪念碑中轴线末端的保路运动展览馆(现银杏阁)抗战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毁,上世纪五十年代又在原址复建了银杏阁。1992年,人民公园买下一批保路运动文物的复制件,在银杏阁二楼办起了保路运动展览。(9月21日,李先昭于成都)
NO.4 起义门
【简介】原为武昌古城中和门,建于明洪武年间。武昌起义中,湖北新军工程营打开此门,使城外南湖马炮营得以入城。原城楼解放前已倾废。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今年原样重修了333米城墙。
【讲解】起义门,打开了辛亥革命走向胜利,也是满清王朝覆灭的大门。
1911年10月10日晚,熊秉坤领着湖北新军工程八营革命党人冲出营房,直奔中和门,路遇清军马队,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交火。这时,不知是谁高喊一嗓子:“如要革命,快与我辈同去!”马队士兵听了,竟掉转枪口,与工程营合兵一处。很快,中和门便被革命军控制。
城门洞开,驻守城外的马炮营一拥而入,在城楼上架起大炮,向督署府开炮射击,湖广总督瑞澄仓皇逃跑。
起义门管理所所长王启鑫说,国民政府为纪念武昌起义,将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1926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为建设城市拆掉武昌城墙,唯独留下起义门。
秋雨中,我们登上起义门城楼,脚下踩的虽是重建的城墙,但站在凸凹的垛口回望历史,那个夜晚的呐喊声仿佛历历在耳。在城楼西侧,放着两门大炮,斑斑锈迹。钢铁可以锈蚀,辛亥革命的历史不能锈蚀。今年,武汉投入4000多万元,整修27处辛亥革命遗址。(9月20日,李先昭、孙巡于武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