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作为后来者,在百年以后看辛亥,可能对当年的问题观察得更为客观、全面和深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章开沅
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起因、进程、后果、影响,需要长时间的纵横考察,才能谈得上是对其本身以及历史遗产的真正盘点。我认为,盘点辛亥要看“三个百年”。
“三个百年”即100年历史背景,100年的历史本身,还要进行未来100年的展望。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它更是一个伟大的社会运动。作为后来者,在百年以后看辛亥,可能具有更多的方便条件,能对当年的问题观察得更为客观、全面和深切。
放开历史的视距,辛亥革命历史遗产的影响才可能讲透。譬如“共和国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一类话语讲得最多,似乎已经讲够,实际上却未讲透。何谓“共和国观念”?何谓“深入人心”?“共和国观念”,不同人群有各自的理解。与此关联的是,“共和国观念”在部分精英群体中可能确实“深入人心”,但对于众多基层民众来说,恐怕谈不上。
我们要关注历史的延续性与复杂性。孙中山说,同盟会的成立曾使他感到革命可以“及身而成”,但临终他还在念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革命并未在孙中山生前“及身而成”,也未在孙中山身后猝然终止。以历史的广角镜来看,我们不能把眼光局限于革命,共和的追求不仅限于革命,更多的还得靠后继者锲而不舍的求索与实践。
未来的100年,需要扩大视野,把中国置于全球化及至整个人类文明走向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要勇于面对当今及今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面临的新问题,特别是在多极化国际新格局中的和平发展与大国责任。环保问题、能源问题,都涉及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个国家的问题都是世界的问题,面临每个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对话、交流、沟通,应以全球大局为重,从共同利害抉择中求同存异。
当然,日益严重的世界“公害”,也有可能转化成世界“公利”,可以帮助人类重视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一个共享文明福祉的新世界。 (张志峰、党波涛整理)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