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中郡所”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机构?记者调查发现,自称“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的“中郡所”并没有在民政部注册。北京市工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所其实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册全称是“北京中郡县域经济咨询所”,而非对外宣称的“研究所”,注册时间是1998年,注册资本仅10万元。 (10月11日《京华时报》)
据了解,正规权威的“全国百强县评比”于2007年中止,而“中郡所”却依然延续举办“百强县评比”,与原先官方评比极易混淆,致使不少县市误以为这是有关部门的评比而上当。让人想不到的是,“中郡所”竟然只是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竟然能够将“全国百强县评比”搞得如此红火,并且将国贫县也毫不客气地纳入到“百强县”,看似天方夜谭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猫腻?
国贫县有多贫?如入选“百强县”的开县,贫困情况触目惊心:北部山区一些村民的土墙房在秋雨冲刷下,有的已经出现垮塌,有的积水、漏水严重。苦草湾村等几个大村的平均海拔都超1600米,村民吃水难,仍靠自掘水池积雨水过活。由于公路不通,学生只能走路或骑马上学。这样的县也能列入“百强县”,难道不“触目惊心”吗?
“中郡所”不是在评“百强县”,而是在卖“百强县”。只要交钱,恐怕就能够入选。据相关人士透露说,有不少县市希望提高自己在“百强县”榜单的名次,这就需要合作收费。“‘中郡所’官网有‘县域经济论坛’‘县委书记和县长论坛’‘地市州盟’等多个栏目,平时会策划专题报道,收费标准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记者发现,不少县市领导在这里发表了署名文章。
毫无疑问,买“百强县”的钱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但买来的“百强县”,显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能够作为政绩,为乌纱帽添砖加瓦。要不然,地方官员为何明知是“套”还往里钻?记者发现,在一些地方领导人的讲话和报告中,“进入百强县”成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经上榜的“百强县”则把“进位争先”当做下阶段任务。
“中郡所”为何能够将假的“百强县”弄得这么红火?为何还敢在各大媒体上发布结果?其原因显然还和监管部门的装聋作哑有关系。既然“百强县”评比已经停止了,如今又弄出一个“百强县”,肯定是假的,早该查处才对,可事实上,“中郡所”却活得很是滋润。
买来的“百强县”能够作为政绩,而监管始终是“不闻不问”,于是,“中郡所”也就能够“光明正大”地卖“百强县”,这么多年,“中郡所”卖出了多少“百强县”,从中又使多少人换来了乌纱帽?我们期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