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更多国家回归理性(国际论坛)
10月5日,中国、俄罗斯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涉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引起舆论热议。有的称赞中国仗义执言,“该出手时就出手”,有的则质疑是否值得为远在万里的叙利亚撑腰打气,也有的认为中国敢于亮明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中国终于投了一次反对票”。
说到行使否决权,从来不容易。它是《联合国宪章》赋予5个常任理事国的特殊权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仅7次行使否决权,在5个常任理事国中次数最少。这充分说明中国动用否决权的慎重态度。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这次行使否决权相信不是逞一时意气,而是基于道义的坚持和现实的考量。
其一,捍卫《联合国宪章》精神和不干涉内政原则。《联合国宪章》所确立的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不得使用武力等原则成为二战后指导国际关系发展的根本准则。安理会的首要责任是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换言之,只有当一国形势危及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时,安理会才应派上用场。叙利亚问题本质上是一国内政,理应由叙人民自主、协商解决。对于曾饱受殖民之苦的叙利亚、利比亚人民来说,反对外来干涉和占领,是不论执政者还是反对派都坚持的。同理,对于发生在伦敦的街头骚乱、纽约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当事国政府承担着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首要责任。新时期,不干涉内政原则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具现实意义。
其二,维护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叙利亚地处中东战略要冲,东邻伊拉克,比邻以色列、黎巴嫩,南濒约旦,北靠土耳其,是牵动巴以、叙以、黎以、伊朗与以色列等复杂敏感关系的枢纽。回顾历史,叙利亚在历次中东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维护叙利亚和平与稳定符合地区国家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目前阶段,需要的不是“大棒”和威势,而是尽早开启叙政府和反对派广泛参与的包容性政治对话。叙政府宜收起武器,推动改革,认真回应民众诉求。反对派也要展现“坐到谈判桌前”的诚意和勇气。动辄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火上浇油,刺激局势进一步恶化。
其三,拒绝复制“利比亚模式”。西方国家在利比亚问题上偷梁换柱,借设“禁飞区”保护平民之名,行武力推翻利政权之实。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的弃权票没有换来西方国家承诺的对平民的保护,带来的是更多的平民伤亡和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北约军事行动的狂轰滥炸,摧毁的不只是利比亚的军事设施,还包括国际社会对西方国家的信任。巴西总统罗塞夫事后表示,我们不仅要思考“保护的责任”,更要思考“在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面对这份威胁对叙实施制裁的安理会决议草案,人们不禁要再三思考,这会不会按下“利比亚模式”的复制键?下一步西方会不会打着“保护的责任”旗号对叙动武?安理会到底是强权的工具还是和平的卫士?这一连串问号发人深省。
一柄剑造的犁,一把卷曲的枪。联合国大厦外的两尊雕像在时刻提醒人们:铸剑为犁、止戈为武。在21世纪的今天,处理国家间关系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抗。那些动辄使用制裁,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的冷战思维早已不得人心,更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主流背道而驰。通过对话和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自主解决内部问题的权利是理性的选择。倡导更多国家回归这种理性,则是中国这张否决票意义所在。 钟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