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晚年的徐宗汉。
图为一九一二年,徐宗汉(右二)组建广东北伐炸弹队,自任队长。
徐宗汉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女性挣脱封建桎梏,走向社会,投入汹涌澎湃的民主革命洪流中的杰出人物。她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不仅是辛亥革命的女杰,也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晚年,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倾力支援抗战,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中华民族,作出了积极贡献。
思想开放 播下革命种子
徐宗汉,原名佩萱,广东珠海拱北人,1877年出生于上海,少时在上海等地读书,接受了西式教育,追求革新、倡导女权。
据传,1892年,15岁的徐佩萱陪着二姐徐佩瑶在澳门的一家诊所看病,巧遇正在那里行医的孙中山。孙中山和颜悦色地问徐佩萱:“看姐姐打针,你怕不怕呀?”徐佩萱显出毫不在乎的神气。孙中山爽朗地笑起来:“当然啦!又不是你打针,当然不怕啦!”徐佩萱急了,赶忙辩解:“家里人反对看西医,还是我把姐姐拉来的呢!”孙中山很高兴,又问她:“那你知道,要解救思想疾病,须看什么医生呢?”这一问,徐佩萱一下子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是好了。
这就是徐佩萱与孙中山的第一次“晤谈”。经过孙中山的点拨,徐佩萱茅塞顿开,回家后剪断了自己的辫子,以表抗争清廷的决心。
18岁的时候,徐佩萱屈服于家庭的压力,嫁给了广州巨富李庆春的儿子李晋一。1907年,李晋一病逝,30岁的徐佩萱挥泪作别一对儿女,毅然脱离家庭,到南洋执教,并加入同盟会,后回到广州,在珠江南岸的溪峡(现在的海珠区南华中路溪峡街),开了一家守真褶婊画店,作为同盟会的秘密联络站(亦称同盟会溪峡分机关)。在此前后,她改名徐宗汉,正式投身民主革命运动。
1911年4月,徐宗汉参与筹划黄花岗起义(亦称广州起义)、负责秘密制造、运送枪械弹药,支援起义。
投身革命 巾帼不让须眉
在黄花岗起义中,领导这次起义的黄兴右手负伤,起义失败后躲到同盟会溪峡分机关。徐宗汉悉心照料,后又亲自护送其去香港就医。
当徐宗汉忙前忙后为黄兴包扎、做饭时,一种奇妙感觉在彼此的心间弥漫开来。抵港后,黄兴需住院手术,医生对徐宗汉说:“你是他夫人吧,请你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徐宗汉没有犹豫,就以夫人的名义签字了。黄兴虽然听不懂粤语;但还是能猜出个八九分,有些尴尬,更多的是感激。“麻烦你了!难为你了!”徐宗汉说:“这些年,我忘了性别,忘了身份,忘了一切,所谓名节,早已不计较,我心坦荡,可质天日,我不记得我是女人,是孀妇……”黄兴安慰她说:“革命儿女谁都不记得性别,宗汉弟,你当我是黄大姐吧。”这一丝隽永的情致和缱绻的柔情成就了不俗的爱情,出院后,志同道合的他们顺理成章地结成了革命夫妻。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宋教仁在上海闻讯,急电黄兴,促速北上。10月24日,黄兴偕徐宗汉抵达上海。当时上海、江苏等地的沿江口岸仍掌握在清军手中,各路关口盘查甚严,黄兴是被全国“通缉”的要犯,怎样才能到达武汉?徐宗汉想到了当时在上海开设医院的挚友张竹君。在张竹君的发动下,一个由中外人士参加的赤字救伤队,很快启程赴武汉战地服务。黄兴、宋教仁、徐宗汉等扮作医疗人员,亦随救伤队前行,于10月28日到达武汉。
11月1日,黄兴就任革命军总司令,亲临汉阳前线,率领民军与清军奋战二十余天,一度渡过汉水攻入汉口。徐宗汉则冒着炮火,投入救护伤兵工作,并协助张竹君在汉阳设立临时医院。后清军反攻,汉阳弃守,黄兴被困汉阳,清军封锁长江。徐宗汉与张竹君用红十字会一艘渡船,护送黄兴从汉阳渡至武昌江岸,才得以脱险。
11月28日,黄兴到上海主持和谈,而徐宗汉恐和议不成,便组织“北伐炸弹队”以对付清廷,肝胆侠义不让须眉。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黄兴在南京临时政府任陆军总长。徐宗汉开始退居“幕后”,积极参加女界政治活动,为争取妇女权益和谋求妇女的解放而参与政事,受聘担任临时稽勘局名誉审议。
“南北和议”后,广东北伐军征战徐州后回到南京,带回难童200余人,徐宗汉见此情景,心急如焚,向临时政府进言,应当尽快建立一所机构,将这些难童收养起来。
1912年,“开国纪念第一贫儿教养院”在南京创办,孙中山亲笔题写了院名,选址在上元县衙,由徐宗汉负责该院的管理工作。从此,她把抚育贫儿当作了自己毕生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