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2日电 陆续发生在温州等地的老板“跑路”事件,让公众紧张:民间借贷会否崩盘?《中国新闻周刊》536期试图给读者一个答案。国庆前夕,周刊派出记者前往浙江温州、福建安溪和留守北京进行调查,试图给读者呈现真实的民间借贷图景,探究造成此轮民间借贷危机的内在原因。
调查发现,就在公众把目光集中在银行停贷、老板“跑路”、担保人自杀这些社会现象时,往往忽略了推动这一波金融动荡的多重复杂因素:实体经济的盈利率下降、炒作之风盛行;国有银行的利率不能反映真实水平,资金更蜂拥到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骤松骤紧的货币调控放大了金融波动的影响,货币调控的工具选择也加大了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公平。
正是这一系列加在钱上的扭曲,最终带来了温州等地的金融紊乱。随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温州,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症结正在得到清理: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使得民间借贷尽快阳光化并加大风险提示等等。但是,另外一些扭曲货币供求关系的隐蔽因素,同样应得到重视,因为后者带给经济本身的长期多重影响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是对金融市场真实供求关系的一种呈现。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珍视民间借贷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而不棒杀,一言以蔽之,如何以有秩序的金融开放促进金融改革向前迈进。
敬请关注本期杂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