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他们接的、竖的、抱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
在佛山,一名两岁女童被一辆面包车撞倒碾轧后逃逸,已是令人心痛如割不忍目睹。然而,其后18名路人竟无一人伸出援手,其间又有一辆车碾过而逃,最后还是一位拾荒者伸出援手,这怆然一幕更令人感到凄冷异常。
对于制造惨剧而逃逸的肇事者,等待他们的终将是法律的严惩。然而,这18名路人,即使不用登上道德的法庭接受审判,即使面对舆论的谴责仍然可以充耳不闻,但是,在夜深人静之际而扪心,良心能安否?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即告诫“无善恶之心,非人也”。今天,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这样严峻的道德课题。尽管时代的文明进步、道德的行为尺度今非昔比,但为什么人们道德感的进化如此缓慢?
自古至今,都有道德圣人在、道德楷模在。尽管他们都具有别样的感召力,都能带动更多的人向善,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光靠这些圣人楷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里,最需要的是平凡的良心,正是无数的平凡良心共同筑起了社会道德的堤坝,共同营造起一个属于文明社会的高贵的人的温暖世界。而人的社会所以高贵,所以温暖,就在于无数的平凡人都有其道德,都有其良心。这个道德,正是人世间最高贵的底线。这个良心,则是评价人性最基本的尺度。
因而,我们的社会里,最需要的就是平凡良心的建树,就是平凡人对良心的守候。而这良心、这道德感的生长,或有遗传的因子在,但更多的则是靠社会的培育,靠从零开始的长成。良心生长得有多大,道德感生长得有多高,就看这培育力有多强。
在这共同生存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应当守候自己的良心。这种守候的关键就在于,不把是非、善恶、得失、成败作为前置条件,只问自己行了多少善,能够做多少善。有人说,乞丐的背后都有人攫利,你给他钱就是助恶。还有人说,老人倒地可能是碰瓷,你扶他可能会被反诬。当道德被纳入这样的考量,良心的守候往往就会变得不再坚定,变得有些怯懦。
在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面对女童坠楼危急时刻而伸手一接;在沈阳,七旬夫妇面对街头井盖被汽车轧碎而竖起警示牌;在佛山,拾荒阿姨作为第19位路人抱起女童;在匆匆街头,依然有人会给乞讨者钱物,依然有人会扶起摔倒老人……他们接的、竖的、抱的、给的、扶的,首先都是自己的良心,然后才是行为选择的对象。
面对道德的需要,每个人都伸出道德援手,这也是我们呼唤平凡良心的原因所在。这一伸,不仅守候了自己的良心,也守住了社会的道德。本报特约评论员 陈家兴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