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曾专门讨论过你提出的微观民主,这与县级政府信息公开有何联系?
王锡锌:在中国县以下地区生活的人,构成了民众的绝大多数。制度的基本关系是需求和供给。需求很强烈供给很不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基层的信息公开在未来国家的治理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微观民主指的是在基层治理中如何通过充分的信息公开进一步促进有效有序的参与,这个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公共参与所需要的。与此同时,基层的管理公开绝对是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注意到报告中提出监督与救济不力,各地是否将信息公开纳入政绩考核?
王锡锌:以我的观察,各地均有纳入考核。尽管都有某种形式的考核机制,但是如果对考核结果不具有激励意义或惩戒意义,比如问责或升迁,考核只不过是一个形式。
中国新闻周刊:湖南提出对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将党务公开提高到法治化的高度上来,党务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相互之间关系如何?
王锡锌:实际上,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政务公开是从党内开始推动的。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要求“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指出了建设“透明政府”。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样看来,政府信息公开本身是整个政务公开的一个方面。
中国新闻周刊:是否可以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是这些长期努力的制度化成果?
王锡锌:这20多年,政务公开的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从工具取向(反腐),治理取向(公共秩序)变为权利取向(将信息公开当作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在政务公开推进的背景中有了几大突破:一是制度化、法治化;二是建立了救济制度,可以实行个案救济;三是从工具层面转移到权利层面,民众被赋予了知情权,不断要求、申请信息公开。推动公开的力量增强,自上向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王锡锌:未来应将民众需求作为信息公开的最大推力,努力最大程度激活和保障民众的需求。因为民众的需求可以防止信息公开的推力自上而下递减。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