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引发世界瞩目。会议还未闭幕,外媒就评论纷纷,这是为何?新加坡媒体解读云,这是中国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标志(见《参考消息》2011年10月17日)。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改革开放以来首个专题审议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全会。在继1996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问题后,中共决策层再次就“文化命题”进行讨论,彰显中共建设文化强国的匠心独具。
人们知道,时下国际形势用一句话形容堪称“多事之秋”。美国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引发美国极为罕见的“占领华尔街”风波。而今,“占领”活动不但席卷美国900多个城镇,也波及欧洲等地,成为欧美领导人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谓之棘手,是不表态支持不行,表态更为难堪。而今,欧美政要和媒体对占领几乎采取不吭声态度。在美国传统政治教义中,公众示威游行是美国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利。多年来,美国就肆无忌惮支持怂恿各国反对派通过示威游行造各国政府的反,推翻政权。所谓“阿拉派之春”,所谓“颜色革命”由此而来。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伴发的世界经济低迷仍在蔓延,欧洲债务危机引发欧盟的忧虑。
在此时,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偏偏选择的议题不是经济,不是国际形势,而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繁荣发展,无疑发人深思。
实际上,文化软实力早已成为世界发展潮流中的新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业的繁荣必将从精神层面带给中华民族一次新的洗礼。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它的文化总是或前或后发生着巨大变化。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文化不是从正面就是从反面影响社会,影响政府,影响到公众的素质。而今,网上、社会上一些乱七八糟的垃圾文化不断冒头,一些低俗文化不断涌现,一些低俗、过时的思想观念仍然在公众中有市场,这就证明,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而“老人谁跌倒谁去扶”的问题一度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也呼唤社会正确的思想道德回归。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比,中国文化创造在世界的影响仍然不相称。有媒体云:北京奥运开幕式曾以其高雅新颖的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震动世界,引发好评如潮。然而,令人玩味的是,在阵阵掌声中也听到了抗议声。其中荷兰小城哈勒姆市市长施奈德斯就写信给北京市长,抗议开幕式中关于“活字印刷”是中国文明的表演并声称,印刷术是荷兰人科斯特于公元400年前发明的。还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见新华网2008年8月19日)。
但事实上,连德国官方网站及德国的学术界都承认,中国发明了活字印刷。而德国官方网站则刊出一段掷地有声的话:实际上,印刷技术在东亚有着更早的传承,比古滕贝格出生的公元1400年早好几百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活字印刷系统(见《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8月19日)。
不能说荷兰市长写此抗议信是全为他个人名誉。但是,官至一个国家市长的施奈德斯对此重大历史知识却表现了如此无知,就值得国人思考。
从活字印刷推广分析。正如中国印刷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曹元教授所言,首先是中国的泥活字很少,没有大规模应用,当时活字印刷品也未能流传于世。另一方面,古滕贝格发明的印刷设备、机器生产带动印刷术在西方传播。要说的是,荷兰市长的此番抗议须令国人反思,中国对外文化宣传做得够不够,有没有引发西方人们的普遍关注与认同。其实,只要留意,何止是荷兰市长出现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无稽之谈”。权威数字显示,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2005年,中国图书、报纸和期刊出口3287万美元,进口16418万美元,进口是出口的近5倍,其中电子出版物出口211万美元,进口1933万美元,进口是出口的9倍多。影视等其他文化产品也是进口超过出口。或许是基于现实状况,或许出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需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于2007年4月6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严重“入超”,“文化赤字”巨大,而翻译工作已成为改变这一现象,推进中国文化更大规模“走出去”的重要环节(见新华网2007年4月6日)。
话说回来,中共高层在此“多事之秋”,聚精会神研究审议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合文化发展繁荣,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自信,也是对国际局势了如指掌的淡定从容,更是体现了对未来发展的高瞻远瞩。中国既要打造经济强国,也要打造文化强国;既要在硬实力方面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要在软实力方面有所作为。可见,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意义的深远而重大。(冯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