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铁老大”回归“人民铁路”需要多个层面的制度设计,重大事务要在相关法律上予以明确,让公众充分参与这些事务的论证和决策。过去,这些事务的决策基本上把普通民众排除在外,现在应赋予普通民众一定的话语权
10月17日,铁道部下发通知,要求旅客列车不得断供2元以下矿泉水、15元以下盒饭等供应,要求厕所有卫生纸;加大对普速客运投入,年内新购500辆普速客车;11月底前,高铁车站都可刷二代居民身份证进出站(10月18日《新京报》)。
经过一系列高铁事故之后,“铁老大”的态度正在发生180度的大转弯,从之前的高投资、高速度、贵族化倾向,朝降速度、降票价、降退票费、提升服务等平民化方向转变。这一可喜变化既是舆论倒逼、市场倒逼的结果,也是铁路部门吸取教训自觉求变的体现。
由于铁路部门背负沉重债务,全国约1万公里铁路项目停工;由于管理不善,高铁发生多起“趴窝”事件以及追尾事故;由于重视高铁轻视普通列车,北京到上海的普通列车只剩下一棵“独苗”拥挤不堪,而动车的某些豪华车厢却空无一人;由于之前的高额退票费、火车盒饭价高质差,广受乘客质疑和批评……
以上这些问题表明,铁路系统必须进行反思和改变,否则,既无法与民航业去争夺市场“蛋糕”,也不利于改变铁路部门自身形象,更不利于铁路事业的发展。如今,铁路部门态度的大转变,尽管有外力倒逼,但也多多少少折射出自觉求变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值得其他垄断部门深思。
特别是,铁道部不仅加大了对普速客运的投入,而且连矿泉水、卫生纸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盒饭、矿泉水规定的价格来看,都有压缩利润空间、惠及普通民众的味道。这些细节性的安排折射出铁路部门不仅明白了“人民铁路”的公共属性,而且还领悟到了与民航竞争的法宝,即赢得人心才能赢得市场。
不过,仅靠铁路部门自觉求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配备相应的制度设计,让铁路部门从自觉求变升级为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深层次改革,这样才能真正让“铁老大”回归“人民铁路”,真正有竞争力。我们要意识到,铁路改革不能只指望铁路部门自觉纠错,更需要强大的外力推动,而制度设计是铁路改革的基础。
显然,市场经济时代的“人民铁路”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铁路”内涵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铁路”基本上是按照行政指令办事的,而市场经济时代的“人民铁路”,则要赋予民众一定的权利,比如对铁路票价、各种服务价格的知情权、定价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我看来,让“铁老大”回归“人民铁路”需要多个层面的制度设计。比如,高铁的投入比例、债务规模、票价制定,普速客运的投入比例、票价制定等重大事务要在相关法律上予以明确,让公众充分参与这些事务的论证和决策。过去,这些事务的决策基本上把普通民众排除在外,现在应赋予普通民众一定的话语权。
而类似于矿泉水、盒饭、退票费等细节性问题,则要在相关法规上予以明确,让民众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让铁路部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办事,避免再出现“闭门造车”的部门规定。也就是说,无论是新购500辆普速客车还是规定矿泉水、盒饭价格,不能靠部门通知来约束,而应该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尤其需要制度来改变政企不分的局面。审计署今年6月披露,2010年,铁道部所属信息中心6名司局级干部未经批准,在所属企业兼职,其中个别领导1人兼任18家所属企业董事长。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政企不分的体制需要改革,未经批准、擅自兼职的行为也需要制度来纠正和规范。
相信铁道部在加大对普速客运投入、规定相关服务价格之后,还会源源不断推出各种改变铁路形象的惠民之举。但指望铁路部门自觉改革是不现实的,必要的鞭策和制度约束是不可缺少的。(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