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人口发展存多重阻碍 性别失衡问题日益严重(2)

2011年10月23日 06:0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结构失衡系根本症结

  近两年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持续出现“用工荒”。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招不到人。有专家指出,其重要原因正是我国人口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每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适龄人口在不断减少。这被认为是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的信号。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穆光宗教授认为,人口红利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民工成为劳动力供给主要来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比较优势。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最近30年中,人口红利作用巨大。有数据表明,改革开放期间,劳动力在地区和部门间(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及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对GDP增长率贡献率为16%~21%。

  然而,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已越过刘易斯拐点(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劳动人口存量将于2015年前后开始下降。

  中国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持这种疑问的人不在少数。更多人则对当前人口发展面临的多重阻碍表示忧虑。比如独子老龄化、老年空巢化、高龄失能化和独居孤独化,以及出生性别比失调和可婚人口性别失衡等问题日益严重。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假设女孩为100)是118.06。国际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水平是102~107,中国远高于正常值。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士“被剩下”。

  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当前,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科学发展、民生改善、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不适应的矛盾还较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还较薄弱;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未得到有效治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这些都在拷问中国人口红利能否持续。穆光宗教授认为,我国人口生态失衡已成当前头号人口难题,是深层次结构性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是关键

  事实上,人口结构失衡正阻碍人口红利实现。按照穆光宗教授观点,我国人口问题已从单一人口增长问题转变为集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流迁为一体的复合人口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口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以往人口控制只解决人口增长快慢和增量多少,未能从根本上统筹人口发展。

  2009年3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在出席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42届年会时说:“中国的目标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就是保持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此前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标志着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人口观的确立。

  有专家表示,人口红利实质是人力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源开发。而这一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

  穆光宗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人口发展观的核心,其实质是强调以“人”的发展来解决“口”的问题。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数量和结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当务之急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观点

  多点开发收获可持续人口红利

  穆光宗

  “人口低负担比”只是提供了获得更多人口红利的结构性条件,本身并不是人口红利。人口红利的实质是人口的社会贡献和社会价值。人口红利有很多类别,需要细分:

  首先是工作人口的生产红利。这里工作人口主要是指横跨二三产业的人口。劳动力人口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是具有创造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人力资源,人类文明成果都来自工作人口的生产贡献和红利的转化。由于我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并维持在很低水平,导致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所以从年轻人口数量供应角度看,人口生产红利将衰减。但是从年轻人口素质角度看,由于新生代受教育程度提高,所以人均生产红利可能得到提高。

  其次是第三产业人口的服务红利。在第三产业从事服务业的人口贡献的是人口服务红利。老年护理业因年轻人口供应不足会出现“老年护理红利衰减”现象。有数据称,我国庞大的失能老年人群至少需1000万老年护理员,实际符合要求的老年护理员仅2万左右。

  再次是全体人口的消费红利。人口拥有天然的消费力,人口问题之一就是正当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有生产就需要消费,有消费就有生产,扩大内需需要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的推动。

  第四是爱心人口的道德红利。道德红利是非经济红利,却标志着社会人口发展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一个社会爱心人口越多,潜在的道德红利将越多,社会就越是和谐温暖。

  要实现可持续的人口红利,途径如下:第一,知识技能的教育和人文道德的教育要平衡好,摆脱经济中心论。人口红利不单纯等于经济利润。第二,在职培训和终生学习要平衡好,可持续的人口红利需社会推动和自我推动。第三,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要平衡好,前者是开源,后者是积累。采取积极就业政策才可能获得更多人口红利。人口的生产红利是人力资本的释放,21世纪要倡导“人脑论”,知识和创新是“最后的资源”。在人口老龄化加快的阶段,我们要鼓励“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延长老年人口红利的收获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