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余生就是搞这些工作了”
1986年,顾诵芬调到北京,担任了航空工业部第二届科技委副主任。
从1961年601所成立,到1986年,顾诵芬在沈阳塔湾工作、生活了25年。这里,已成了他一生最精彩、也最值得怀念的地方,他人虽离开了,但心还在!
到北京后,顾诵芬接受的第一项任务是参加“863”专家委员会,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一些各界顶尖的科学技术专家一起从事关系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研究活动。1987年7月,顾诵芬与国内科技界专家在北戴河受到邓小平同志的接见。邓小平高度评价了科技界的成就,他说:“对你们在各自领域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国家感谢你们,党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这次接见在当时是一条轰动性的新闻。接见后,顾诵芬马上给601所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自己受到邓小平的接见是代表全所同志的,这个荣誉属于全所的同志们。
到科技委以后,顾诵芬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始终保持着抓紧一切空余时间看书的习惯,不断补充着新的知识。国外的技术发展最新动态、航空科技和飞机设计方面的前沿技术,他了解得清清楚楚,至今81岁的人了,还依旧保持着在业内科学技术高水平状态。
他热切希望今天奋斗在航空科研、设计岗位的青年一代能够及时洞察国际航空领域的动态,高起点地掌握当今最先进的技术。他为此非常注重对青年人的培养,并尽可能为青年人提供技术资料方面的帮助。
60年来,虽然他已在飞机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并做出了卓越的成就,虽然长期以来,他担任政府和军方航空专业方面的顾问和咨询专家,多次为我国军机、民机,尤其大飞机的决策进言献策,许多真知灼见为高层领导和主管机关、部门所采纳,虽然他在中航工业科技委的岗位上领导编制航空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飞机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积极参与支线客机ARJ—21的研制,他领导的专家组为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决策层提出的建议、意见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一向处世低调、淡泊名利的顾诵芬作风依旧——每天很早到岗上班,搜索国外有价值的书和资料,然后就到处请人翻译出来,再送给有关同行和单位。他说:“我的余生就是搞这些工作了。发现对现有工作有用的书籍、资料,就组织或请人翻译。这些书,如果有人愿意看,大家还是会有收益的。”
诚哉切哉!“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不老的顾诵芬,仍感于际天空阔,一腔壮志从未消磨!(车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