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农民工列车”穿梭30年 见证川渝地区社会变迁

2011年10月28日 0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石家庄10月27日电 (黄芳 吕景川)27日14时06分,“北京西-重庆”的K589/K590组列车在顺利完成第30个年头的首次旅程后折返“大本营”石家庄。这组北京铁路局下辖的首趟入川列车,见证着川渝地区30年的社会变迁。

  K589/K590组列车所在车队党总支书记王希辉说,该趟列车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第一波民工潮背景下开通的。1978年后,被市场经济鼓舞的农民纷纷从大山里走出来,地少人多的川渝地区成为最早一批农民工进城的输出省份。而彼时,四川往来北京的列车仅有重庆铁路局下辖的两趟车,远不能满足急速涌出的客流需求。

  这趟当时叫直快189/190次的绿皮列车,1981年10月正式开通运行,从京广线到郑州向西转陇海线,过焦柳线上的襄阳站向西走襄渝线直至重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运行长达915.6公里的襄渝线上,列车横穿武当、白云山,跨汉江、将军河,历经万源、紫阳等当时的国家级贫困县,最后直抵大巴山区腹地。

  “当年入川不到一个月,车厢就出现严重超员,每天运送的旅客数以万计。农民兄弟穿着全是补丁的褂子,背着竹筐,拎着被卷,携家老小外出北上。行李架上有人,座席靠背坐人,座席3人位子坐四五个人,座席下面趴着人,就连厕所也挤满人。”在列车上服役30年的老乘务员芮成本回忆说。

  火车搭载着无数农村家庭的梦想驶向城市。开饭店、经商、学手艺,淘到第一桶金的川籍农民工或慢慢扎根城市,或携带技术、资金回乡创业,成为最早的农民企业家。

  30年时光流转,当年28岁的芮成本如今已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亲历这趟“农民工列车”的种种“变脸”。历经数次更名、多次提速,189/190次列车成了K589/590次列车,绿皮车也改头换面成了红色全封闭空调车,近50个小时的行程已缩短至30个小时。

  尽管入川路线依旧,但所到之处原来成片成片的土坯屋,如今已是广厦林立。“记得当年火车路过能看到的最高建筑是重庆枇杷山公园,如今到处都是高楼。”芮成本感慨良多。

  票价便宜、站点多的K589/590列车,依旧运输千万农民工去往城市,只是“当年的补丁褂子现在成了新潮的衣服,小背篓换成了拉杆箱。以前的乘客都是挺40多个小时不吃饭,拿水壶到茶水间接水喝,现在年轻的孩子们已经习惯在车上买盒饭,喝啤酒和矿泉水。”

  目前,仅北京铁路局辖下通往重庆的列车已增设到5对,西南地区与外界交流再无阻隔。新生代“农民工”回家也坐起动车、飞机,当年列车超员“盛况”不再。

  王希辉觉得,这对列车就像中国社会的一处缩影,而其旅途也恰似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完)

分享按钮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