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塔架,火箭……今天凌晨1点,发射塔架前灯火通明,航天专家们正紧张忙碌。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9月29日,天宫一号正是从这里起航。而今天早晨5点58分,神舟八号也将冲天而起,去追寻它们的“太空之约”。
专家说,这就像在太空中“穿针引线”,上面一根“针”,地面发射一根“线”上去穿过“针孔”,技术难度、精度均极高。这是第一次“零窗口发射”,发射时间精确到“秒级”。这是一次崭新的腾飞,发射场117项技术状态的变化,21天测试发射流程优化……所有的积淀与创新,都将在4个多小时后,随着神舟八号的腾空而起,去冲击中国航天的新标杆。
天宫一号调姿迎候近百种预案应对风险
昨晚,神舟八号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而天宫一号已经调姿迎候。
在昨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表示,天宫一号入轨后,分别于飞行第4圈和13圈进行了变轨,进入到高度为354公里的近圆轨道;完成了平台在轨测试,特别对交会测量设备、对接机构性能以及停控、倒飞等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平台运行稳定,设备工作正常,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近日,天宫一号又进行了轨道控制和调相控制,现已完成调相和轨道圆化,进入高度为343公里的交会对接轨道,转为倒飞状态,等待与神舟八号的交会对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交会和对接是最大难点:首先,为了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处于同一个轨道面,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要求比过去提高了三到五倍;第二,交会过程对测量、控制提出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看得见、找得到”的精度,还要充分利用航天器轨道特点寻找能量消耗最少、最优化的控制算法;第三,两个航天器靠近后能不能“接得上”,从接触、捕获、缓冲到最终对接上,对接机构是难点。实际上,到这一步,神舟八号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后的组合体控制、飞船分离和返回同样不容易。
据了解,从国际上已经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看,曾发生过飞行器相撞的事故。武平透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采取多种措施应对风险:一是确保飞行产品高质量,不带任何疑点发射;二是以最为关键的自主控制系统和对接机构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的地面仿真与试验验证;三是针对交会对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制定了近百种故障预案,并进行了反复的合练演练。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故障,设计了各种安全模式,以应对预案外的故障。比如为防止两飞行器碰撞,设计了飞船撤退和撤离两种安全模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