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周建平:交会对接将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11月01日 1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时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图为船箭腾空而起、直刺云霄。中新社发 孙自法 摄  

  中新社酒泉11月1日电 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交会对接将为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孙自法

  “我们已经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一旦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就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和能力,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神舟八号”飞船1日清晨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按计划两天内将与正在轨稳定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实施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交会对接技术的掌握将为中国建设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他说,空间科学研究、开发空间资源等活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离不开空间站平台。载人飞船只是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飞行时间短,有效载荷重量小,而空间站规模可以比较大,在轨运行时间长,是保证人类空间活动的最有效的空间设施。交会对接使得运输工具和平台得以联接在一起,不仅能把人送进空间站,还可以用于货物补给和空间站建造。更远的航天活动比如登月、访问火星,使用交会对接技术则可以实现方案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难度。

  这位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指出,交会和对接是最大难点。首先,为了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处于同一个轨道面,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要求比过去提高了3到5倍。第二,交会过程对测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保证“看得见、找得到”的精度,还要充分利用航天器轨道特点寻找能量消耗最少、最优化的控制算法。第三,两个航天器靠近后能不能“接得上”,从接触、捕获、缓冲到最终对接上,对接机构是难点。实际上,到这一步,“神舟八号”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后的组合体控制、飞船分离和返回同样不容易。

  他认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通过保证方案的正确性、研制过程的科学性、实验验证的充分性和质量保障的有效性来控制风险。同时,在飞行过程中要能够应对风险、化解风险,因此设置了各种意外情况下的预案。“这也是这次任务中最复杂的工作,因为方案最终只有一个,但预案不可穷尽,我们必须尽量设想各种意外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

  美国、俄罗斯都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进行了交会对接。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看,难度和风险非常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可以利用现代最新的技术、尤其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成果来做这件事,因此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打造更高效、更精确、更经济的系统。

  “交会对接的原理并不难,工程实现却非常复杂。人类的科技成果可以借鉴,但技术是买不来的,所有技术和产品都必须由我们自己完全独立研发。”周建平说,中国航天一直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体系。同样是交会对接,“中国特色”是高效、经济,比如“天宫一号”,兼顾了空间实验室和交会对接的需求。

  “我们本来设想先搞交会对接、再建空间实验室,后来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同时验证两项技术,不仅更经济,也能够提高验证效率、缩短研制进程。”因此,“天宫”不仅是验证交会对接技术的平台,还是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期间将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展望中国未来的空间站,周建平描绘称,未来空间站由三个舱段组成,重量大概在60吨量级,加上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将达到80多吨。这个规模能够满足中国空间科学研究的急需。“当然,我们的设计留有扩展余地,将来可以根据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增加舱段”。(完)

分享按钮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