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逃不过归乡情结,因为家乡就是灵魂驻栖的地方,无论多么遥远……”这是《思乡结》里的一句诗。可当今的新生代农民工却少了这种思乡结,他们再也不愿回到那块土地上,这又是为什么呢?有研究资料显示,愿意回农村定居的农民工只占8.8%。只有7.7%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而老一代农民工的比例为13.3%。(《新京报》10月31日)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思乡情结,这种情结叫做魂牵梦萦,叫叶落归根。说他们不愿回家乡定居,那是假话,是生活的逼迫和无奈,让他们走进了城市,就无法回头。回家乡定居,能和父母长期居住在一起,享受到亲情,这种天伦之乐的享受谁会不愿意?再说他们的亲朋好友也都在那块故土,其实,故乡是他们充满向往的地方。
可向往归向往,现实总让他们很尴尬。一个人不管到哪里,首先是以生存为基点,如果在一个地方不能让他们生存下去,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显然就会选择逃离。他们选择城市,是因为在城市要比在乡村生活得好些。在城里打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农村种田,一个人种10亩田,一年的纯收入不会超过2000元钱,只相当于他们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靠种田那点收入很难养活他们,他们早已适应了都市的消费,少了父辈那种节省,要他们过父辈粗茶淡饭的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他们从小就离开了农村,成为与父辈相区别的城里人,其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但如果农村的收入高于城市,且消费方便,又有多少人愿在城市漂泊?假如他们的家乡是华西村,还有人不愿回乡定居吗?
的确,他们和城市孩子一样被娇惯,没有父辈的吃苦忍耐精神,看不上低收入的体力活,又没有机会找到高收入工作。这是他们在城市中的一种尴尬,至今也难以融入城市,至今还受到歧视。但他们依然留恋于城市,无疑是因为在城里打工比在家乡种田强得多。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在城市也感受到“高房价”、“户籍歧视”,但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相对公平性,却让他们感到了归属感与安全感。梦想、尊严、自由……这些都是新生代农民工渴望的。
不愿回乡定居,还因为乡村的败落。不说乡村一成不变,没有发展,但几十年来变化不大是可以说的,有的村庄还在败落,甚至在消失。农村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变,主要是农民的命运没有改变,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没有改变,几乎还被排斥在社会体制之外。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在资源分配上不仅侧重于城市,使得农村长期缺乏发展要素,土地价格剪刀差、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劳动力价格剪刀差,也使农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长期的“剪刀差”把农村剪得十分贫穷。报道还说,新生代农民工中,16—25岁的41.4%没有承包地、36.4%没有宅基地;25—30岁的35.4%没有承包地、33%没有宅基地。没有宅基地就没有建房的屋基,也就是没有定居的条件,他们还能回乡定居吗?(洪巧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