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定情之吻”,刻划出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的新坐标
这是一幅颇有意味的画面:
2011年7月,亚特兰蒂斯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徐徐降落,美国持续30年的航天飞机时代正式谢幕。
3个多月后,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太空中深情相吻,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大幕正缓缓开启。
这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
2020年,“国际空间站”将达到设计寿命,这个为宇宙探索做出巨大贡献的“功勋站”已经进入“老龄”,很可能将步“和平号”后尘,陨落于大洋深处。
而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透露,2016年前,中国将研制并发射两个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将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60吨级的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猛然间,人们发现,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征途上,中国肩上的担子正变得越来越重。
50年前的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驾驶“东方”号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启程,实现了人类的首次太空之旅。50年来,人类航天历程充满惊喜和震撼,也历经悲壮和曲折。空间探索,加强了人类对宇宙、天体和地球本身的认识,空间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大地勘测、资源调查、防灾救灾,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外空探索领域拓展,外空活动主体趋于多元。航天员搭乘航天飞机对哈勃望远镜及卫星实施维修,利用空间站平台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的各种物理、生物、医学、材料实验活动,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而且在实验手段、方法和条件等方面,为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王永志院士回忆起上世纪以来美、苏两国探索太空的跌宕历程,更像马拉松赛道上一场你追我赶的竞赛: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飞向太空的消息传来,美国人顿时陷入全面焦虑。美国一直认为他们在航天技术上是全面领先的,可为什么第一颗升空的人造地球卫星是苏联的?如今,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又是苏联人。美国的飞船还在准备呢,苏联宇航员就已经遨游太空回来了。要是这样下去,航天技术的领头羊就变成苏联了!
美国决不甘心落后。经过研究,他们决定要实现载人登月,他们认为这个苏联跟不起,可以实现领先。因此可以说,加加林进入太空直接导致了美国快速决策实施载人登月,也就是后来的“阿波罗”计划。
从1961年决策实施,到了1969年,美国终于实现了“阿波罗”11号登月。人类登上了第一个地球以外的自然天体,创造力航天史的新记录。其时,苏联也想搞载人登月,可惜那一阶段,苏联火箭连续几次大爆炸,很大程度上迟滞了他们的计划。
苏联看到美国已成功登月,索性取消了登月计划,改为建造空间站,并在空间站建设技术上实现了领先。
结束登月计划后,美国马上着手研制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号,恰好在加加林飞上太空20年后,美国的航天飞机成功实施第一次发射。
航天飞机研制成功后,美国又决定搞空间站。由于这方面的技术落后些,不得不拉苏联一起干。所以,现在国际空间站的核心舱还有基础设施方面的很多关键技术都是俄罗斯的。
2004年,美国提出重返月球计划,2010年,奥巴马取消了“重返月球”计划,但美国并没有停止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的探索。他们很快提出载人登陆火星的计划,目的就是想在未来载人航天技术发展中继续占据领先地位。
从这场旷日持久的竞赛中,可以看到,苏联载人航天的发展讲究实效,比较稳妥。从载人飞船起步,然后发展空间实验室,之后建空间站,一步一个脚印,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王永志告诉记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规划,正是借鉴了苏联的模式,采取先搞飞船、再建空间实验室、然后建设空间站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按照这一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顺利实现“第一步”战略任务。
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利用载人飞船技术研制、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则实现了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突破;后续任务重点是全面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解决有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为实施“第三步”任务,即建造空间站,在太空搭建有人参与的科学技术创新试验平台做准备。
琼楼玉宇知何处,天宫高筑待婵娟。记者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载人交会对接专项训练课程已经全面展开。2名女航天员正在同其他经过初步选拔的航天员一道,认真开展交会对接地面模拟训练。
星空无限,探索无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功,为我们打开了眺望未来的窗口。太空深处,中国空间站的坐标更加清晰,中国航天的未来画卷更加壮美,让我们共同期待!(作者:宗兆盾 郭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