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4日电 天宫、神八携手遨游天宇,与地球相隔数百公里,它们的飞行状况如何?是否按照地面飞控人员的指令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各系统是否工作正常?获悉这一切,都要靠飞行器下传的数据来判断,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软件室高级工程师张祖丽就是每天与这些数据打交道的人。
作为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一号主任设计师,她不但要负责软件平台的系统架构、软件技术状态的清理,还要把握任务总体状态的掌控与协调。
交会对接任务与以往相比技术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全新的传输协议,比以前任何一次任务都复杂,仅软件参数处理量就是神七任务的10倍,每一条数据就如同人的全身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量不言而喻。
软件开发是整个飞控工作的末端,状态变化大,作为技术负责人,张祖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她翻破了一本又一本技术方案,查阅了一摞又一摞编程资料,每天都在不停地编程、调试,再编程、再调试……
那段时间,她像着了魔似的,晚上回到家里躺在床上,脑子也闲不下来,连做梦都在编程、调试。她带领同事们跟时间赛跑、与进度较劲、与数据作伴、与程序共舞,凭着那股敢于较真的精神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他们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测数据预处理进程软件平台,通过对软件程序进行优化,实现了把软件需求变化降低到最小,大大缩短了准备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软件工作不仅是一项考验精力、耐心、毅力的‘技术活’,更需要不断创新。” 这是张祖丽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适应交会对接任务新需求,张祖丽采用新的设计模式开发了全新的遥测软件系统,把卷帙浩繁的遥测信息、数据,按照固定的格式统一整理到数据库中去。大家都说,这个系统就好比一本技术“宝典”,这样一来,程序像机器人,处理程序的时候,查字典就能得到信息,软件自身更灵活,操作更方便了。
张祖丽是个不折不扣的“热心人”。如今已进入管理层的她依然会不辞辛劳做一些具体活。交会对接任务准备的关键阶段,收发信专业由于人手紧张、工作负担重,她自告奋勇挑起了单元测试和配置项测试的重任,一干就是三个月。每天加班加点,清晨上班,深夜回家。有人劝她多考虑考虑自己的事情,她却满不在乎的说:“我和程序打了10多年交道了,突然停下来,还真是闲不住。”无论在哪个岗位,张祖丽都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新同志。有人劝她留一手,“你就不怕徒弟抢了你的饭碗?”她说:“我没有想过那么多,只知道,我教的是技术,传的是事业的接力棒。”如今,她带出来的徒弟都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走上了关键岗位。
又是一天紧张的工作开始了,很多人刚刚从睡梦中苏醒。那个瘦削、矫健的身影已悄悄地坐在自己的岗位上,手指敲击键盘的声音响彻机房,飘向远方。这不是普通的旋律,这是中国航天人用0和1谱写的,用智慧和汗水浇注的,来自外太空的最华美的乐章!(作者 谢波)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