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广州杨箕村改造停滞一年 上千村民要求回迁(图)(2)

2011年11月10日 15:2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坚持

  “留守户”的诉求与担忧

  “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能够在杨箕开一个讨论会,让各界听一下我们的诉求、生活现状。”

  一边是3000多村民盼望“回迁”,一边是17户留守户坚持“不拆”。

  2010年5月,杨箕村改造动迁,当地政府希望能够通过临迁费激励机制来加速推进拆迁进程,凡是在去年6月30日之前签订拆迁协议的村民,都能获得每月每平米30至45元不等的临迁费,相当于在此之前猎德村民临迁费的1.5倍。

  但激励政策在“城中村”拆迁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奏效。截至今年11月4日,杨箕村改造工地上,仍有17户“留守户”、23栋未签订拆迁协议的村屋。

  村民的“留守”原因,在村委的“摸查”下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希望提高临迁费,从原来每月每平方米30元不等提高到60元不等;二是要求按照房屋原有实际楼层、面积计算回迁房面积;三是希望将原来村屋用来开“士多”的面积划入商业铺位补偿范围;四是希望通过拆迁改造增加新补助的贫困户;其他情况还包括弃产者要求村委购买其回迁房或者补偿精神损失费等。

  “为什么要引入开发商呢?杨箕经济联社为什么不自己开发?”“留守户”姚慕嫦坚持的理由不为面积补偿,亦不为临迁补偿标准,“如果条件允许,希望能够在杨箕现场开一个讨论会,让各界听一下我们的诉求、生活现状以及经历。”

  与姚慕嫦情况不一样,杨箕村永巩二巷8号的李洁娥,因为房屋产权关系不清晰,至今仍在“纠结”。李洁娥说,她所住的房子是前夫冼传威(已故)与非村民陈月眉的合建房,当时曾约定将原宅基地上盖房屋拆除重建成现有的三层半建筑,但因重建时未获政府批准,原宅基地使用证原件被收回后,新的宅基地发放使用证未给李洁娥。这些情况,使得目前她的宅基地房屋未有合法报建手续和合法产权证,合建纠纷也导致她房子的拆迁事宜一直僵持。

  “留守户”邝姨则一直担心房屋拆了之后,世代依靠房屋出租的他们失去经济来源。“我有出去找工作,但因为杨箕村在很多招工单位看来是有钱的地方,而被拒收。现在家庭收入就依靠女儿每月400元的分红。”

  “留守户”何海红写了很多介绍家庭情况、住宅情况的材料给村委,但没有得到村委的逐一回复。在她看来,交给村委的材料上所写的情况,都是签订拆迁协议的前提。

  姚金銮也是至今仍“留守”的村民之一,他的担心只有一个——“协议”无效。“我至今只有一个补充协议,如果没有村干部签名,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找谁去?”

  出路

  物质和精神都需要依归

  除了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入外,“乡村文化”仍是许多村民心中难舍的情怀。

  杨箕村虽然总面积仅11.49万平方米,但其地处越秀、与广州CBD珠江新城比邻的天然优势,让其地位独特。杨箕的改造拆迁也因此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

  2010年4月19日,杨箕村改造方案最终敲定,改造提出了让村民振奋的理由:释放旧村土地价值,实现村民和集体收益增长;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消除治安和消防等安全隐患,提升地区整体环境品质;推进全面城市化,实现“村—城”零差距;促进村组织体系创新,将杨箕村改造成现代城市社区;维护村落文化与历史,促进与城市文化融合等。

  然而,在城市化的大目标下,一个千年古村要怎样协调好融入城市的各种利益与关系,需要解决的难题不少。(陶达嫔)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