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记者和官员是共同体关系

2011年11月14日 14:4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全国新闻发言人业务培训班特意邀请了敬一丹,让她从媒体的角度讲授一下“官员应该如何在镜头前表现自己”。在敬一丹眼里,记者和官员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亲人,而是对手的关系,可以互相激发,进而实现深层次的沟通(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记者是站在你对面代表公众提问的人,没有义务替你藏拙护短,你说的任何话他都可以传播,甚至你说的过激言论。”按理说,敬一丹的这番言论是对常识的重申,而众多官员“雷人”话语的出现也诠释了这点。但我们该如何理解“记者和官员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亲人”呢?他们又是怎样的对手呢?

  现实中,不少官员对记者“爱恨交加”:当报道政绩时,恨不得让记者把所有美丽的字眼都用在自己身上;当出现丑闻时,又恨不得把记者“灭掉”,甚至一些部门出台所谓的“记者黑名单”,由此也就出现了颇有中国特色的“防火防盗防记者”论调。在这样的背景下,理性审视“记者和官员既不是敌人,也不是亲人”,在笔者看来,不但对官员有启发作用,对整个社会也有价值。

  记者和官员是对手的关系,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对立,相反,要求二者“水乳交融”。任何一方对另一方的不平等对待和仇视,都是非理性的。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由于臣民意识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不少官员对舆论监督采取敌视的态度,认为民知多必乱,并经常以各种借口否定舆论监督。在笔者看来,把记者当成敌人显然延续了这一逻辑。

  事实上,记者和官员是对手关系在现实中有被简化的嫌疑,双方在大多情况下被放置在了对立的场景中,一些官员在矿难等事故发生后“不惜一切代价压住记者”,威胁记者“小心小命”,甚至殴打记者,而那种拒绝采访、照本宣科接受采访的事情更多。种种现象告诉我们,梳理记者和官员关系,让记者直面官员,让官员真诚对待记者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

  记者和官员要成为共同体而非“对立体”,在笔者看来,官员一要增加媒介素养,对记者要说真话而不要说空话套话,否则,很可能意味着负面形象的产生。简单地说,就是要消除官本位意识和权力支配意识,因为记者采访权的背后是公民的知情权。

  二是官员应理性对待媒体和记者的批评,不能动辄滥用权力“跨省追查记者”,养成容忍媒体苛刻批评的习惯。容忍媒体的苛刻批评,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如果舆论监督事关公共利益,媒体和记者应得到法律最大限度的保护而不是被污蔑。这是官员对待记者最起码的立场。

  三是对记者来说,不应仅仅把自己当成是“挑刺者”,更不能把自己当成是官员政绩的“吹鼓手”,而应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的立场上直面官员。官员对舆论有所顾忌,并不是惧怕某种舆论,而是因为在公共舆论的报道与批评中,让官员受到经常的、持续的检查和监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把“无冕之王”的桂冠送给了记者,而记者也应用努力来回报社会的期待。

  人民通过舆论监督政府,这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理。有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之称的海伦·托马斯在《民主的看门狗》中确定了一个真正的记者应该遵循的准则:使公众享有知情权。为了寻求事实真相,在威吓和利益面前都毫不退缩。这是社会对记者的期待,在笔者看来,让记者和官员成为共同体而非“对立体”将是社会之福。(朱四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