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在的一些新闻报道中反映出的社会乱相,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如果从最基本的为政伦理来看,则都涉及到了诚信问题。如云南师宗煤矿的戚谷明,根本就没有带班下井,却在出了矿难事故后伪装从井下逃生,以逃避责任,这自然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再如,一些地方保障房建设呈现“大跃进”态势,其中少不了会有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勾兑数据的嫌疑,这也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
揆诸现实,不讲诚信成为当下社会生态乱相的一个突出表现,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抢救诚信,成为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10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前不久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清楚地表明,不讲诚信已经是我们面临的一大严重危机。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提倡讲诚信。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千金一诺”,无不强调诚信品德的高尚。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讲诚信,倘若形迹败露就会身败名裂。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不胜枚举。
社会诚信度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府诚信品质缺乏辐射所致。政务诚信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如果政务诚信不足,不能给百姓做表率,上行下效,自然会导致弄虚作假、形式主义的盛行。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大开空头支票,一旦把外商外资招进来就“关门打狗”;有些官员忙于“数字出官”,一旦升迁后“哪管他洪水滔天”。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政府公信流失、形象受损。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诚信必缺失。
所以,抢救诚信的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政府的诚信形象,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而提高政府部门公信的关键之处,则是强化法律规则的刚性。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提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诚信,是靠法律规则、制度和宗教信仰来构建的,这应该给我们以启迪。政府部门率先垂范、恪守诚信,如果失信则必须要受到法律、规则的约束和处罚。政府带好了头,社会上才会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讲信用,轻则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重则危及社会的根基。因此,政府部门务必在讲诚信上带好头,做表率。诚实守信,才能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如此,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抢救社会诚信,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诚信社会才可以真正得以确立。(肖余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