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各国学者谈中国国际形象 称交流不够是误解根源(3)

2011年11月16日 08:57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台湾故事

  台湾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

  国家形象重塑

  须民间积极参与

  我开了一门课:中国大战略,其中三四周是讲大陆的公共外交。我发现,台湾的年轻人非常重视这个题目,因为他们深知中国大陆的发展是未来所有中国人希望所在,所以中国国家形象公共外交自然成了他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从过去台湾人的形象反思讲起。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台湾的艰难时期。当时台湾在西方媒体描述中是落后的世界,日本媒体就说那是买春的天堂。充满了盗版和仿冒,没有文明礼仪。

  这种情况持续到1980年代。1981年我去美国读书,1美元兑48元新台币,但到1985年已升到1:26,那是台湾的“暴富时代”,“钱多到每个人脚踝上”了。

  这个时期,西方媒体对台湾的描述是“财大气粗”。台湾人去海外买东西,只问价钱贵不贵,不问东西好不好。到瑞士,一去把所有店里劳力士表全部扫空。当时台湾号称是全世界奔驰、宝马密度最高。那时,台湾充满着投机、拜金,民间赌博盛行,还有虐待动物,缺乏环保意识,地下经济横行,短视文化充斥。

  直到1987年,一个从美国到台湾的人写了一篇文章,说台湾人很有人情味,但缺乏公共意识。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震撼,很多民间团体开始启动形象重塑工程,时间长达二三十年,其中台湾当局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宣传。更重要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台湾人形象,还有过“微笑运动”、“礼貌运动”、“中秋节赏月不丢垃圾”、“垃圾不落地”等等活动,在公共空间完全禁烟,这些都是民间团体、民间社会在极力推动。

  2005年,台湾有关部门在英、美、日、德、法展开了一项委托调查,问当地人对台湾和台湾人的形象。结论是:台湾代表科技进步、美食观光、经济强劲,台湾人是勤奋的、友善的、爱好和平的。

  我认为,是粽子就不要把自己包装成三明治,把粽子的故事说透了就很精彩。当我们塑造一个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有品牌价值的故事时,这个故事必须要感动人心,带动民间参与,启动他们的积极性,政府不必全盘地主导。我认为改革开放是塑造我们国家品牌的根本要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