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新”组织成员到工人代表
从文革结束后的中共十二大到十六大,党代表的名额分配一般都是按照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这样的大行业划分,但会突出一些特殊身份的要求比例,如妇女党员代表、著名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等等,鲜有具体提及某种职业身份。
在中共十七大时,被公认的最大亮点则在于选举原则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要有适当数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 将“两新”组织纳入执政党一线被党建专家分析为“充分尊重社会现实”。因为根据中组部公开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共产党员已达286.3万人,从2002年至2006年,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由9.9万个增至17.8万个,增长79.8%。那一届以新社会组织身份当选的代表中包括第一个律师界党代表、重庆市律师协会会长孙发荣。五年前孙发荣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强调,希望“把我们这个阶层的观点诉求带到十七大去”。
但是《关于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的通知》以及中组部的答记者问中都基本没有专门提及“两新”组织成员,取而代之、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强调提高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党员代表比例,尤其是强调工人代表一般要达到10%。中央企业系统(在京)的工人党员代表数也要明显增加,工人党员代表中,既要有产业工人和金融、商贸、交通、市政等服务性行业和领域的工人,还要有适当数量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人,此外还要选举农民工代表。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此前的工人代表比例要求虽然没有明确公开,但一般是3%左右。香港媒体就将这样大幅度提升工人代表的比例评论为“中共将坚持并进一步突出其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性质,也与胡温政府提倡的注重从一线基层选拔官员的干部路线相吻合”。但是《中国新闻周刊》接触的党建专家都认为,与工人代表的阶层身份相比,更重要的是他们来自基层和一线。
工人代表这10%的比例将会被纳入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一般不少于32%”这个更大的范围之中,与此对应的是党员领导干部比例减少为一般不超过68%。这个比例不见得能严格完成。在十七大的时候,之前的部署两个比例分别为30%和70%,但最终的选举结果是一线代表为28.4%。但不管如何,一线代表比例的增加和领导干部比例的减少一直是党代会的大趋势,十四大时两个数据分别是22%和78%,十六大就成为24.3%和75.7%,十七大是增加比例最明显的一次,增加了超过4个百分点。这一次虽然计划中的增幅有所减少(增加了2个百分点),但方向未有变化。
王长江很关心干部代表比例的降低,因为“干部是掌权者,掌权是运用权力,代表是进行决策如何运用权力,必须有所区分,如果运用权力的人又可以自己做决策,那样逻辑关系是不顺的”。
同为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的王贵秀则更看重“一线代表”的含金量,“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对应非领导干部,而不是一线代表,因为很多领导干部你也可以说是在一线工作,比如一个副部长,到底算领导干部还是一线代表?”王贵秀认为,十七大时28.4%的数据就“将一部分实际上有领导职位的代表也划入其中”,从其任职的中央党校来看,当时选出的四名代表职务最低的也为校委委员,行政级别为正局级,但是也被划入了“一线代表”的范围。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