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雪龙号”11月16日电 题:“雪龙号小镇”的微缩生活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12日晚上7点多,在印度洋南半球星空下的“雪龙号”上,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康东海抱着吉他和几位朋友坐在5楼甲板层叠的松木板上轻轻地哼着歌。
海浪拍打着船舷,“雪龙号”随着印度洋的涌浪一起一伏。刚从房间出来,眼睛要适应一会儿,才能看清甲板上的情景。也是在这个地方,在几十个被捆扎在一起的氧气瓶和层叠的松木板之间不足两米的空地上,12日中午,在赤道烈日的阳光下,队员李东方和室友干脆脱掉上衣,一个坐在松木板上,背靠栏杆,一个坐在简易的塑料椅上,享受起了日光浴。
“雪龙船就像一个远离世事的社会,与世隔离,有着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生活非常简单,甚至是枯燥的。”“雪龙号”船长沈权说。
“雪龙号”长167米,宽22.6米,共有120个床位,船中部和后部主要是货舱和机舱,前部生活区共有7层。2楼至6楼主要是队员、船员居住的房间,7层是驾驶室。
餐厅、邮局、酒吧、图书馆、诊室、洗衣房、健身房、游泳池、垃圾站、气象预报室、卡拉OK厅……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就像一个“微缩版”的小镇。在“雪龙号”流动的国土上,170多名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要度过长达近半年的时间。
“1993年雪龙船刚从乌克兰买回来时只有60多个房间,从1994年开始,经过两次技术改造以后,现在雪龙船的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沈权说。
11月3日雪龙船从天津出发以后,很快就没有了电视、手机信号,虽然可以通过海事卫星和铱星电话与外界联络,但成本昂贵,船员和队员很少使用。由于信息的匮乏和时空的隔离,队员的生活也被改变。
1985年出生的雪龙船三副肖志民是第三次跟随雪龙号去南极。“在船上,生活圈变小了。在上海的时候,晚上还可以出去与朋友逛街吃饭,活动范围是一个城市。在这里,活动的范围是从房间到房间。”
“船上活动范围有限,生活比较简单枯燥,信息闭塞,尤其是南极科考海上航行长,期间要经历西风带的剧烈摇晃,以及南极的漫漫极昼,这些对船员、队员的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雪龙船政委王硕仁说。
“船员们出海半年,由于海上通讯不便,这半年时间里国内外发生了什么大事都不知道,回家之后,对家人朋友谈论的话题不了解,往往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与别人正常交流。”沈权说。
“为了丰富船上的生活,考察队会尽可能地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在春节等节日期间也会组织包饺子、小型聚餐,尽量丰富和改善大家的生活。”雪龙船书记刘刻福说。
截至目前,雪龙船已经完成了14次南极科考和4次北极科考,足迹遍布五大洋,安全航行42万海里,最北航行到北纬88º26´,最南航行到南纬70º21´,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多项记录。
“23年前作为见习三副跟随‘向阳红16号’第一次远航的时候,长达181天的海上航行,觉得度日如年,根本不适应海上的生活。”沈权说,“现在工作之余看看书,听听音乐,锻炼锻炼身体,与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