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16日发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农民贫困人口在过去的10年中减少了超过6700万。但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扶贫标准过低,不足世界银行标准的一半。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今年发布的人权蓝皮书认为,中国应当将贫困线标准提高到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标准,那么扶贫对象将会扩大到1.5亿。(11月17日《新京报》)
贫困线的标准不同,贫困人口的数字就不同,根据这些数字所得出的扶贫成绩就大相径庭。多少年来,相关扶贫部门一直在“做减法”,强调贫困人口减少了多少;而一些专家学者却力图在“做加法”,强调如果和国际贫困线标准接轨之后,贫困人口实际上增加了多少。一方强调的是赫赫的扶贫成绩,一方则强调的是真实的贫困现状。
扶贫当然需要有数字的加减来直观展现现状和过程,但扶贫又不是一道简单的减法题。这是因为,扶贫是一道民生含量极高的、复杂的社会学和福利学难题,其中简单的数字加减是不足以反映这种复杂性的。
不错,10年来,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一再调整,已经由2000年的865元人民币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人民币。然而,这一看起来提升很快的数字,仍然与世界银行标准有很大的距离,甚至单从提升的幅度上来看,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差距也是越拉越远的。
实际上,世界银行有两条贫困线标准:日收入2美元就已经是贫困线,用于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日收入1.25美元,叫做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用于非洲等20余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而我国目前1274元的贫困线标准,只大约可折算成每天0.55美元(按照目前6.35的人民币、美元汇率)。这就是说,这样的贫困线标准,在我国才算得上是贫困人口,才有可能成为政府的扶贫对象。反之,只要年收入超过了这个数字,那就等于脱贫了,就该被归到那减少了的6700万之内。
去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个“健康生存”的概念,即除了基本的营养需求外,还要满足让人生活健康的标准。而新贫困线标准就是要满足于这个健康标准,我不知道这个“健康生存”概念的提出究竟涵盖了多少生存要素,也不知道这个“生活健康标准”究竟是怎样的,但是,按照一般的生活常识,如果一个人既要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又要让自己生活得健康,靠每天平均0.55美元来维持是不是太过捉襟见肘?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算是脱贫了,就被列入骄人的“减法题”了,那么,这些人口中的照样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等等实际贫困内容,是不是也可一道被“减去”了呢?
贫困现状往往是很简单的——无所有就是贫困,贫困线的标准看起来也不复杂——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标识出来,但扶贫的成效却不该那么简单,至少不该根据简单的减法就可判定。因为,在那些冰冷的数字之后,往往有着这道减法题无法涵盖的民生内涵。(辛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