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之三 惠及民生
神八奠基天上“中国家园”
当我们的目光顺着草原上降落的神八身影回溯,将视野再往历史深处延伸,我们蓦然发现,中国航天事业早已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作为天地往返“太空巴士”,神舟八号抵达了它的终点站四子王旗。作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后起之秀,中国航天人仍然奔跑在路上。
这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之路。欲读懂这条路的沿途风景、解读它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必须先读懂一些数字背后的含义。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已花费约350亿元人民币。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载人航天20年的花费“不及美国一年的投入”。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俄罗斯不断加大投入,欧洲和日本也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花费少收益大,载人航天领域的“中国效益”让世界瞩目。
此次随着神舟八号“回家”的还有中德合作开展的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中方承担10项、德方承担6项、双方合作1项,内容涵盖了基础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先进生命支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学以及空间辐射生物学等4个领域。
这些国际前沿的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将对于推进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发展有着何等重要意义,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是,当我们的目光顺着草原上降落的“神八”身影回溯,将视野再往历史深处延伸,我们蓦然发现,中国航天事业早已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今天,通信卫星已被广泛用于电视、广播、长途电话、电视教育、金融、电力等部门,几乎每位中国人,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卫星带来的文明和便捷。
——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乘坐我国发射的返回式卫星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一大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
——从新药品到新材料,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于通信、纺织、石油、交通运输、医疗等行业。
——“神一”到“神七”完成了30多项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搭载太空诱变育种实验,培育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农产品和药用品;利用载人航天器,航天员还可以监测地球磁场,探寻石油、矿藏和地下水源,观察农作物的长势等……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这是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评估结果。
或许,还有另外一种算法。如果将宇宙137亿年的历史浓缩进24小时,那么人类的存在只不过占据了两秒钟的时间。俄国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这句富有哲思意味的话,是迄今以来人类对载人航天事业最为深刻的洞见。在这个宛如沧海一粟的蓝色星球上,当我们不再以一种短视的目光和急于获利的心态凝望浩瀚宇宙,一幅更让人想象和期待的未来画卷,才会在我们的前面徐徐展开。
中国人所要探索的正是这样的精彩:地上一个家园,天上一个家园。(王通化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 柳刚 图片 张晓褀 董英隼 吕大伟 廉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