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控
王涛最初并没有想在微博上闹这么大动静,申请微博只是觉得“有姚晨,好玩,转发些有意思的事”。
“吆喝”卖苹果的成功,让他开始正视微博的力量;也因为微博,他和不少记者成了朋友。但有些官员并不像他这样能接受媒体与微博,而是“很敏感,有些惧怕,不敢沟通,老担心会被曝光”。
王涛发现,省里某单位开设了微博,但自说自话,离老百姓很远,没有互动。“随时随地都有人在你周围织着围脖而你却视若空气,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们做好思想准备吧!”
“多数政府还没做好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心理准备,一听到记者二字就如临大敌,无从应对。政府必须接受媒体的监督批评方能进步。”
几天前,王涛刚和县里的干部到村里处理了一件遗留了几年的棘手问题。
“我和老百姓说,首先替前一届政府向你们道歉,确实做错了,我们现在是来纠正这个问题的,不是你的敌人,不是来作对的。他们情绪一下子就缓和了,说那好,配合你。”王涛举了这个例子,“这只是操作的方法问题,互相不交流不沟通不行。”
在微博上,王涛并不避讳他的身份。转发的“敏感”微博被删除了,他也会埋怨几句。他也时时关注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有时“愤青”一下。
一面是基层政府官员,另一面又是在微博上热情参与公共事务的网友,王涛坦言,“两种身份的反差,感觉有些分裂。”
周围的同事申请微博的不多,即使有,也不会像他一样在上面“乱说话”。“他们的潜意识就是,做好领导安排好的事情就行,不要做多余的。”
“我做事喜欢冲动,尽管每一次都是出于公心,所以才经常和领导开玩笑说,要他们替我把把门。”王涛自己的总结是,身处这个环境,有些事没有按照特定的规则去做,才会被认为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有时候觉得很累,像是在悬崖边跳舞,说不定什么时候掉下去粉身碎骨。
王涛老家在农村,父亲是位严肃刻板的教师。1997年王涛参加工作,一直在计生站工作,后来做到站长。今年6月份,他才成为镇政府的副职,分管计生和扶贫。
微博上,王涛常和“段郎说事”、“御史在途”交流,几个人的感受是,有些事虽然做得对,但“总有点和别人格格不入”。
不管是通过微博把村里的孤残儿童送到北京治病、生活,还是给农民送书,王涛得到的忠告是:以后少做。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以后还会这么做。”他说。(记者 任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