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杨洁篪总结温家宝东南亚之行 5天出席30多场活动

2011年11月21日 21:4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唱响团结、合作、发展的主旋律

  ——杨洁篪谈温家宝总理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

  2011年11月17日至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4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第14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第六届东亚峰会和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并对文莱进行正式访问。在访问结束之际,陪同出访的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向随行记者介绍了温家宝总理此行有关情况和成果。

  杨洁篪说,温家宝总理这次出访是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和地区形势复杂变化,东亚发展外部环境趋于严峻,东亚合作处于关键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此访巩固了中国与东盟的传统友好和互利合作,推动了东亚合作的健康稳步发展,深化了同文莱等国家的友好关系,展现了中国自信、开放、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对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杨洁篪说,在5天的行程里,温家宝总理共出席近30场多边和双边活动。温总理在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围绕中国与东盟关系、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中日韩合作、东亚峰会合作等议题,发表多个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东亚合作发展历程,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和主要任务,明确阐述中方对东亚合作未来发展的立场主张,并就深化东亚合作提出重要倡议,向各方传递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政策理念的积极信息,推动会议紧扣团结、合作与发展主题,取得积极成果,受到各方高度赞赏。温总理还同与会的其他国家领导人广泛接触,就双边关系和东亚合作等问题深入交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访问文莱期间,温总理同文莱领导人举行会晤,就深化睦邻友好,推进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签署多项合作文件,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规划蓝图。温总理还积极开展公共外交,与文莱青年学生亲切交流。国际和地区舆论高度关注温总理此行,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东亚的机遇,有力促进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杨洁篪说,温家宝总理此访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取得圆满成功。

  一、深化了中国同东盟的友好互利合作

  杨洁篪说,今年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也是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进一步加强互信、深化合作、促进发展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愿望,符合各方共同利益。在积极、友好、务实的气氛中,温家宝总理与东盟各国领导人回顾20年来双方关系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对未来合作的方向和重点作出规划。

  温家宝总理在会议讲话中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成就和重要意义,表示当前双方作为致力于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在前所未有的广泛领域和高水平上开展交流与合作,成为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与东盟共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增进本地区人民福祉,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亚洲乃至世界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和东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保持清醒,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继续迈进。双方要加强战略沟通和战略互信,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由东盟主导东亚合作进程,在多边领域维护共同利益。

  温家宝总理就深化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提出以下六点倡议:完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扩大贸易投资合作;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加快推进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领域合作;开拓海上务实合作,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深化科技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将明年作为“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进一步加强社会和民生领域的合作。温总理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基础牢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愿与东盟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密切协调与配合,努力推动落实达成的各项共识,更多造福人民,为地区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倡议坦诚、真挚、务实,受到东盟国家领导人普遍欢迎和高度认同。他们赞赏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睦邻友好政策,以实际行动支持东盟国家发展和东盟一体化建设,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表示愿与中国继续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深化战略互信,抓住机遇,全面提升合作水平。

  会议发表《纪念峰会联合声明》,全面规划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双方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