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以往的经验,开局年一般也是各地上报大项目最为密集的一年,今年也不例外。
截至今年10月底,负责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审批的环保部就受理了25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14013.5亿元。
那些投资动辄过亿元的项目,有的可能将是一个地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有的可能是一个地方官员执政期间最大的政绩。批,还是不批,环保部环评怎样拿捏尺度?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了环保部环评司有关负责人,了解他们如何审批大项目。
“宁做现在的‘恶人’,不做历史的罪人”
据环保部环评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环保部受理的项目以能源、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类项目为主,截至10月底,已批准项目234个,总投资12452.3亿元。其中,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城建、社会事业项目79个,总投资5815.1亿元,占46.7%。
同时,环保部对存在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32个建设项目作出不予批复,退回、暂缓审批的决定,涉及总投资1006.4亿元。
否决这些可能成为地方未来GDP的项目,会不会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对此,环评司负责人说,这种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宁做现在的‘恶人’,不做历史的罪人”,所以大家都有不怕得罪人的思想准备。
环评司在审批环评时都是依法、依规的。比如,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
这位负责人也坦言,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评审批的外部压力会越来越大,今后,环评部门依然需要充当否决不合规项目的“恶人”。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