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叶小文谈人口老龄化:应鼓励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

2011年11月22日 10:4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2100年将达100亿。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寿时代也快步向人们走来,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在亚洲,高龄人口规模、增长量、增长速度和高龄化都非常集中。高龄老人主要集中在东亚。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不仅在亚洲最高,在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中也居第一。

  中国也进入了快速老龄化阶段,其特点:一是来得早。发达国家多数是在完成工业化、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GDP还在3000美元以下,“未富先老”。二是增速快。老龄人口是中国总人口中增长最快的群体。发达国家老龄化水平从5%上升到10%,普遍用了4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18年。三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2033年左右,将结束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低抚养比的“人口黄金时期”,迎来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分别达60%-70%和40%-50%的严峻的20年。

  中国应对老龄化问题,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宏观上,注重统筹协调、政策指导。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香港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新加坡、韩国等,并未因老龄化而抑制其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快速人口老龄化国家的相关经验。只要统筹协调,积极应对,促进积极老龄化的实现,仍然可以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就业不完全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的背景下出现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同步。因此,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其公共政策的安排就不能只是一种应急策略,必须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人口老龄化尽管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口现象,却不断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和各个领域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公共政策要想在这个系统中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就必须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统筹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关系,并促进和支持各种不同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中国已相继出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第三个五年规划。

  微观上,力求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着力构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与此同时,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地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

  此外,还要解决“老有所为”问题,重视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充分融入社会。

  (叶小文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