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国信办主任王晨:希望领导干部通过微博问政于民(2)

2011年11月28日 05:30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微博上弘扬雷锋精神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 郭明义

  今年3月25日,我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微友,您好!How are you!”

  为了更好地向网友们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想,把我的幸福和快乐传递给大家,让更多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我在新浪网上开通了“鞍钢郭明义”微博。

  我把微博当做宣传雷锋精神的新平台。在微博中,我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带着真实情感和网友们交谈,网友们的反应特别热烈,关注我的网友每天都在成千上万地增加,这让我始料未及。

  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即时和互动,从很多网友们的评论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微博上认识我、在好奇中关注我、在触动中了解我、在感动后欢迎我,又有很多人积极参与到爱心活动中。

  通过微博,我看到了无数充满爱心的志愿者,他们积极加入,展现了网络的力量,使奉献爱心的队伍遍布祖国各地。没有微博,很难做到这一点。

  微博的开通,也为爱心团队的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很多活动,都在网上发起,第一时间就传遍各地。

  现在,我的“粉丝”突破300万,我的微博覆盖网民5000万。我想,广大网友在微博上热捧我,不是因为我个人有什么能耐,而是我们社会追求美好道德的强大力量的具体体现。尽管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但是网络也需要道德的引领。

  借力微博拓展服务长度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 赵继军

  南航微博大致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开通时间比较早。2010年3月即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中国南方航空”;4月又在腾讯开通官方微博。第二,成长速度比较快。目前两大官方微博粉丝数均超过18万,居国内航空公司之首。第三,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微博体系。包括公司微博、分支机构微博、明星班组或明星员工微博三个层次。

  我们通过微博,将服务从现实中延伸到网上、把网上的问题解决在现实中,进一步丰富了品牌服务的内涵,提升了服务品质。

  第一,丰富微博服务内容。我们自2010年3月开通官方微博以来,持续不断丰富微博服务内容,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发展到业务咨询、旅客投诉或诉求处理、主题活动开展。

  第二,把握特殊时间节点开展微博服务。我们一手抓日常微博服务,一手抓特殊时间节点的微博服务。

  第三,从旅客需求和感受出发提供服务。我们在运用微博为旅客服务时,注意从旅客需求和感受出发,有针对性地提供满意服务、感动服务。

  第四,发挥南航优势为旅客服务。我们利用自身健全的微博体系,发挥点多面广、基地公司众多的优势,整体联动,快速地传递信息和处理问题。

  创建积极向上的120“微文化”

  北京急救中心党委办公室主任 张桂霞

  北京120官方微博的昵称叫做“我在120上班”,是今年2月25日在新浪微博开通的。开办初衷是我们看到了在现今的“微时代”,微博不仅是传播工具,同时也有很好的沟通交流、服务社会的功能。我们强烈感觉到,在“微时代”,传统的群众工作如果不能创新,将不可避免遭遇自说自话的尴尬。

  一是成立队伍,加强引导。在微博开通之初,我们就确立了一支宣传队伍,主要由医生护士司机等一线人员组成,制定了微博管理制度,成立了以党委领导、党办负责、宣传中心具体执行的维护机构,由管理员进行微博的日常更新维护。

  二是紧抓社会关注点,推进120“微公益”进程。我们确定要围绕“120”特性,紧抓社会热点,适时策划微博议题。

  三是构建急救微博群,形成急救沟通交流新渠道,建设120和谐向上的“微文化”。我们在官方微博开通之后,就着力构建120人的微博群,借此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加强职工之间、120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我们感觉到要用好微博这个新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创建具有特色的官方微博;二是要始终保持“微博态度”,习惯使用微博语言;三是要充分认识微博的“双刃剑”特性,加强监管和引导。

  微博打拐 工作创新

  公安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主任 陈士渠

  2010年12月,我在新浪实名开通个人微博,探索利用这一新兴网络工具创新打拐反拐工作,回应群众关切。

  在积极利用微博服务打拐反拐工作方面,有几条经验:发动群众,收集拐卖犯罪线索;展示打拐措施成效,争取群众支持;加强沟通,安抚受害人亲属,切实形成了打拐合力;以案说法,增强群众防拐反拐意识;加强引导,主动引导网络舆情,避免流言肆虐,造成群众恐慌。

  在开通使用微博的过程中,我有三点主要体会:一、微博是网络时代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手段。我开通微博后,对全国拐卖犯罪形势、各地打拐工作状况、失踪被拐儿童家长和志愿者心态等等更加了然于胸,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微博是新形势下舆情引导的重要阵地。比如,9月20日,网友“青春之歌”在微博上发布信息称上海地铁2号线一乞讨男童疑似被拐儿童,我看到后立即部署上海公安机关核查,并及时发布了该儿童系由亲生父亲带出乞讨的核查结果,使该舆情迅速降温。三、微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

  对于如何利用和管理微博,我也有两点建议:第一,各级各部门应结合本职业务,广泛开设机构和个人微博,不断提高利用微博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强管理,趋利避害,制止有害信息的传播。

  专家开微博应贡献专业知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孙云晓

  微博之微不是微弱之微而是精准之微,精准之微在于专业。实际上,博友对精英博主的期待主要是对专业的期待,并不是你的生活琐事或情绪的偏激。也可以说,有专业能力的人士开微博,第一责任就是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到见解。

  我开博客5年,开微博2年。在我发表的博文中,最受欢迎的都是关于儿童教育的内容。有时候,一篇博文竟然有十几万人阅读和上千人评论。微博140字被称为论语体,这是一个高度评价,说明140字可以表达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我在微博上开设了“孙云晓教育感悟”专栏,每一条都被许多博友转发和评论,并且被多家纸媒转载。

  微博是开放社会的公共舆论平台,自然什么声音都有,激烈的情绪常常刺激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每一个博主尤其是“意见领袖”都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判断力,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严格自律。例如,网上猛炒“五道杠少年”的时候,我拒绝转发任何有关的帖子,也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我在自己的微博呼吁:可以批评儿童的成人化现象或不正之风,但不可以伤害一个未成年人的权利。

  我对网络怀有感恩之心,因为11年触网使我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与青少年共同成长。

  做好自己 服务社会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 纪连海

  开微博容易,经营微博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微博的风格:

  一是对于历史史实的考证解惑。在我看来,这属于“授业解惑”的范畴。比如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1949年9月21日晚7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所有成员就职。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开始。

  二是对于历史观点的辨析争鸣。在我看来,这属于“传道”的范畴。

  三是对于名胜古迹的赏析。借助于经常走访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我也会发一些风光图片。

  四是转载一些对当今社会有益的微博: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史上今日》,这属于历史普及性工作;《中国国家地理》上的风光图片,这是自然地理的普及;还有一些时政新闻和《读者》刊载的名人名言。

  在我看来,后两个方面属于“引导”的范畴——引导广大受众从更积极的方面思考问题,多看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时,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批评时要理性客观,更不应随意引申,只为发泄情绪,忽视每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

  专业知识 理性思考

  北京大学人力资本研究所研究员 易 鹏

  我应该是中国第一拨微博用户,目前在新浪微博有17万多“粉丝”,在腾讯有40多万“粉丝”。微博两年,主要是利用自己在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培育引导公众的理性思维。

  微博有十分积极的一面,推动着社会进步,推动着社会管理的创新。但也必须看到微博和以前的BBS/博客一样,都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尤其容易被情绪感染,容易无成本地流传谣言。在这种时候,应该采取客观、中立的态度,富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去发言。

  我想围绕“7·23”温州动车事故来阐述这种观点。当时我曾经发过这样一条微博:一、铁道部发言人态度应该更谦卑一点,比如先鞠躬道歉。更专业一点,比如带上技术官员。二、记者情绪过于激动,角色定义为批评者而不是纪录者。同时对规则和秩序也不遵守。三、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各方面都需要成长。但这种直播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条微博,因为态度相对客观中立,十多个小时就被转发两万多次。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处于激愤状态下的博友们冷静思考。

  只要运用得当,微博会成为推动社会建设的有利工具。社会各界需要一起呵护微博的健康成长,要利用微博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让社会远离戾气,多点理性。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