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块”
假如人类社会没有能源危机,也许可燃冰再无翻身之日了。
上个世纪60年代,一群勘探油气的美国科学家通过地震剖面给海底做“CT”时,意外发现了海底地层当中的若干条阴影,这就是大量自然存在的可燃冰。再往后,可燃冰交上了好运,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先后用实验证明了可燃冰开采的可行性以及经济开发前景。
科学家说,发现的可燃冰现有储量,是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足以在未来石油与天然气资源枯竭的时期,维持人类文明发光发热上千年。
而更加形象的比喻是,可燃冰就像《变形金刚》中机器人争夺的“能量块”,占用体积小,产生的威力却不可估量。
一个生活化的比喻是:一辆天然气出租车一次能“喝”25个立方的天然气,跑200多公里;如果灌入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跑1312公里。
“你把出租车换成潜艇、航母,再想想,那会怎样?”栾锡武反问。
2009年,中国的可燃冰科考船上路了。在南中国海,科学家发现了可燃冰物质的存在,他们把存在甲烷的礁石称作“甲烷九龙礁”。
今年的11月19日,从中国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上传来消息,我国南海圈定了25个可燃冰成矿区块,控制资源量达到41亿吨油当量。
栾锡武告诉记者,甲烷水合物有几种状态,有脉状的,像大理石的花纹;块状的,像冰块;还有颗粒状的,白色的小点点,基本看不出来,而这种小点点的水合物就是南海产出的。
“现在争议还很大,适不适合开采还很难说。”栾锡武说,南海礁石上存在的甲烷很少,比较分散,不易收集,甚至看不见,只能检测得到。
更迫切的问题是,可燃冰作为矿产,存在于海底500米以下的地层中,而中国目前海上钻井平台只能在500米以上的海底地层活动。
假如可燃冰中的甲烷释放不当或者泄漏,不但会引起海啸地震、气候变暖,也会让所在的海域变成下一个“百慕大”。
中国的科学家现在更加关心的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在今天的南海,可燃冰的勘探和采集不只是一个科学问题。
作为未来一种战略资源,栾锡武说,可燃冰的大规模开发,可能要等到2020年以后。
2020年,世界又将会怎样?
二百多年来,可燃冰一直是实验室里的“花瓶”、输油管道的麻烦制造者,甚至是百慕大“陷阱”的元凶之一。
即使前几年,它的“同胞兄弟”——牛羊放的屁在新西兰还闹出了“被征税”的花边新闻,如今,它却被誉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
11月19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南海发现41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
中国,能否从南海“捞”出这块令人垂涎的“能量块”?(记者 张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