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依然是重中之重
《中国经济周刊》: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的社会管理相比其他省份更为复杂,今后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袁纯清:山西是资源型地区,同时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叠加期,社会管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安全生产在山西社会管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我曾经讲过,从一定意义上说安全生产也是山西的第一要务,没有安全生产做保障,就谈不上以人为本,更谈不上科学发展。我们要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严守安全这条红线,我们要使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稳定在全国先进水平,这是山西人民的福祉,也是对全国的贡献。
同时,要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社区的作用,让他们去面对面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更重要的,还要把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落脚点,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现在,我们的社情民意办公室、纪检监察机关和信访局已形成联动机制,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要进行分类管理。反映领导干部贪赃枉法的,信息就会送到纪检监察机关;一般性诉求,就到了信访局;施工扰民、窨井溢水等问题,则会直接把信息发到所在社区或单位来解决。纵横联动,信息共享,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矛盾发生。
《中国经济周刊》:几年来,山西省的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成绩显著,受到广泛赞誉。今后5年,此项工作如何推进?是否有新的部署?
袁纯清:山西煤焦领域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既端正了党风政风,也促进了煤焦产业健康发展。今后这仍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要以此为着重点,加大建设具有山西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我们要从中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加强预防、健全制度上下工夫,进一步从源头治理,健全体制机制,减少煤焦领域中的权力寻租行为。对贪赃枉法、贪污腐败的重大案件,我们绝不姑息,一查到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韩文︱山西报道
无论是提出“弯道超车”,还是要求“跳起来摘桃子”,主政山西18个月来,袁纯清的急迫之情溢于言表。
11月初,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刚刚结束,这位精力过人的省委书记便一头扎到了基层。与之前一路走、一路看的“沉重”不同,善于捕捉细节的袁纯清,在此次车马劳顿中有了“新发现”……
闹钟“下岗”了
去年10月的首次“全省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观摩检查”中,在点评和总结会上袁纯清都倡导改进会风──少说表扬的话,多指出不足;学会讲短话、讲有用的话,要言之有物。
“当时规定每人点评时间5分钟,但有的领导不适应,往往打不住,所以就用闹铃来提醒,铃声一响就中断讲话。”山西省委办公厅某工作人员表示。而“话要短、评要准”的要求,也一度令许多领导难以适从。
现在,闹钟“下岗”了!今年11月12日,在全省观摩检查总结座谈会上,袁纯清留意到了会场上的这个细微变化。
3个半小时里,38位省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及厅局长先后发言。每人的发言时间限定4分钟,虽无闹铃提醒,却几乎无人超时。等主持人袁纯清作完最后发言,抬腕看表,正好中午12点。会后,袁纯清颇为感慨,“3个半小时、38个人发言,言简意赅、言之有物,开创了好会风。小细节,却是大转变!”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表示:“从会风看作风,‘讲短话’看是小事,其实是当前山西干部作风转变的一个侧影。”
2010年7月29日,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袁纯清首次将“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列为山西所面临的最紧要问题,并提出解放思想及加强干部作风和本领建设。
此后不久,山西刹“三风”(狠刹闲话生非的不良风气、拉拉扯扯的庸俗风气、吃拿卡要的恶劣风气)与袁纯清向全省干部“三次荐书”的举动成为全国舆论热点。袁纯清的吏治方略开始奏效。
即便如此,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袁纯清仍将干部“本领不高”、“执行力不强”视为山西转型跨越的短板。在11月1日召开的中共山西省委十届一次全会上,袁纯清近5000字的讲话,全是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
农民有了“想法”
11月2日,袁纯清再进砖壁村。这是近半年来袁纯清第三次到自己的驻村联系点——武乡县砖壁村。
与之前两次不同,袁纯清感觉到这个小山村在“变”。除了村容村貌的变化外,从大家的言谈与眼神中,他察觉到农民求变、求富的愿望强烈起来。
第一次踏进砖壁村时,袁纯清的直观印象是“随遇而安、恬淡寡欲”。“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把贫穷当做一种习惯”──这句袁纯清经常讲到的话,恰恰就是彼时砖壁村村民的状态。
深入砖壁调研后,袁纯清把“思想保守”、“办法不多”看作是农村贫困的症结。因而,在出台干部“包村”方案时,袁纯清要求:不能单纯给钱给物,搞扶持型的富裕村庄。干部要沉下去,通过亲力亲为,与农民一道,帮助找出一条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收入翻番的路子。
“我不是带着钱来的,而是带着感情和思路来的,主要是与大家一起找出一条路子,关键还是要用市场的方式来运作,不能因为砖壁村是省委书记的联系点就简单地给钱给物。”袁纯清说。
对于山西干部“包村”的做法,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有着更深层次的见解:“西方把他们民主的最高境界叫‘参与型民主’,就是指决策者打开门来,允许少数人民的代表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来;而我们的民主却是要求决策者走下去,走到最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和他们促膝相谈、帮他们推碾种谷,与他们在田间地头共话春华秋实,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决策国计民生。”山西当前发生的“民主实践”,开始让农民真正有了“想法”。
“新特区”见效果了
9—11月,在走遍山西11个市、实地察看了151个重点项目和工程后,袁纯清有些意外──雨后春笋般的转型项目层出不穷,甚至涌现出众多“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大项目。
履新之初,袁纯清曾将“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归结为山西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提出“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路。
在袁纯清眼里,煤炭就是“硬通货”。他提出,“既要‘有中生有’,用资源换资本、换技术、换市场、换项目,又能‘无中生有’,靠胆气、才智开创新的产业天地。”对于传统产业全循环、抓高端的路子,袁纯清也极力推崇。
而更大的转机在山西转型攻坚期悄然而至。
2010年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第一个资源型综改试验区。外界因此把山西称为中国的第九个“新特区”。
山西省发改委主任李宝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转型综改区的设立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关键是抓好‘十二五’的5年起步期,要基本建立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布局和建设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转型项目……”
正是基于“新特区”的获批,山西开始被国内外资本所青睐,吸引了大批转型项目的落地,但在袁纯清眼里,“干几件具有全局性、标志性的大事”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